八成粘膠企業虧損原因何在
2011-6-7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粘膠纖維 企業 虧損
產能過剩“被突出”
不少人士坦言,粘膠行業目前的運行狀況算得上是化纖各分行業中非常糟糕的。棉價大跌帶領相關化纖產品及原料價格快速下行,是粘膠行業陷入虧損的直接原因,但絕不是唯一原因。
唐山三友興達化纖的相關負責人就認為,產能迅速擴張加劇了行業運行的困難。在他看來,近幾年粘膠纖維產能迅速擴張的程度,遠大于下游需求的增長程度,供大于求的現象比較明顯,行業內競爭加劇。同時,大量新增的產能又需要漿粕原料維持生產,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原料供應變得更加艱難。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兩年粘膠行業計劃新增產能有幾十萬噸。
另一些人士卻有不同的看法。中國化纖協會粘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田克分析指出,目前粘膠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被突出了”。在他看來,計劃新增產能因為各種原因部分難以投產,而目前10多萬噸的過剩產能本并不算什么,僅相當于行業20天的庫存量,也有利于維護產品穩定的供求關系。但今年以來的非常態價格波動,一方面讓高度依賴進口的原料漿粕出現搶購潮,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下游的需求愿望。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擠壓,令粘膠纖維這一中間環節“被膨脹”,產能過剩看起來就嚴重很多了。
下游對原料漲價“忍無可忍”
至于需求為什么出現萎縮,多數聲音認為這是下游對原料漲價的集體反抗。
自去年以來,以棉花為主的紡織原料價格持續上漲,雖然中間出現多次波動,但仍然處于高價位區間。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總監毛凱琳都曾在相關行業會議上引用這樣一組數據:去年8月至今,全球棉花等纖維價格上漲了100%,紗線價格上漲了45%,面料價格上漲了12%,服裝價格上漲1%,服裝消費物價指數反而下降了1%。可以說,下游企業在眼看著各項成本尤其是原料價格一次次超過底限后,終于忍無可忍,通過壓制需求開始反抗了。而化纖的連續化生產特征,則使得需求減少時產業鏈的庫存都轉移到該環節,企業資金周轉更為困難。
還有一種聲音認為,紗線企業去年積壓的高庫存,可能使本沒有明顯萎縮的需求形勢顯得嚴重許多。浙江富麗達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談到了他的疑惑:市場調研顯示,近期江浙一帶人棉坯布的行情非常好,不少廠家銷量甚至比去年同期翻一番,但為何人棉紗形勢卻要差很多?人棉紗需求不旺則直接導致粘膠纖維需求下降。這位人士分析認為,可能是去年趕上難得一遇的大好行情,紗線廠家開足馬力生產,庫存太高,今年很長時間都在消化這部分庫存。不過他表示,具體原因還要作進一步深入的市場研究。
一些具備“漿纖一體化”優勢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雖然處于微虧狀態,但等3月采購的高價漿粕用完,采用降價后的原料進行生產情況就會好轉,預計6月以后能夠實現微利。但是,對于原料優勢并不明顯的企業,困境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全行業80%以上的企業出現虧損,這在粘膠行業發展史上并不多見。在粘膠纖維優異性能已獲得廣泛認可的當下,此番情形無疑讓業內有些尷尬。雖然原因分析起來比較復雜,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的原料供應缺口,以及迅速擴大的產能規模,都在其中“貢獻了力量”。尤其是昔日龍頭山東海龍被重組,更讓業內驚覺:粘膠行業的大洗牌時代或許即將到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