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成就原料替代與過程替代
2011-6-7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生物科技 化纖工業
可以說,去年6月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對國內化纖業具有醍醐灌頂的作用。在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的積極引導與組織下,業內人士首次參與大會的相關論壇及展覽,探尋現代化纖產業與高科技、現代化生物產業的融合點。曾經蒙昧的思維逐漸清晰起來,化纖工業在廣闊的生物產業中找準了自身的位置——大力發展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
如今,第五屆生物產業大會又將拉開大幕,中國化纖產業如何繼續利用大會平臺,更為深入地推動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的發展?在“十二五”及更長遠的未來,相關產業的趨勢及目標又是如何?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會長端小平向本報記者娓娓道來。
記者:在去年生物產業大會上,化纖協會首次在化纖產業中明確了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的基本概念、品種,在此基礎上今年將如何深入?
鄭植藝:坦白地說,籌辦本屆大會我們壓力很大。本屆大會以“培育生物產業,發展綠色經濟”為主題,將充分體現推動生物產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深入性、廣泛性、先導性三個特征,化纖產業的相關活動必定要圍繞這些特征展開,要求更高。
對于本屆大會而言,其深入性體現在對細分產業的具體問題甚至敏感問題進行深層次探討方面;首次將基因科學納入大會論壇,對工業生物技術等的探討使大會的廣泛性發揮得更加充分;通過現代技術預測、指引傳統產業未來的發展,則體現了先導作用。
在上屆生物產業大會上,中國化纖協會首次明確了生物產業在化纖行業中的產品序列,并以“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定格,探討“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本屆大會我們將著眼于未來30年產業的發展變化,熱議“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30年科技及產業發展路線圖”。目前,行業協會已經組織東華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科院、青島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多家院所以及化纖行業中有影響的骨干生產企業,共同編寫30年科技與產業發展路線圖。
記者:各行各業都在啟動“十二五”計劃,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產業卻已著手編寫30年路線圖,這是出于何種考慮?
端小平:隨著全球石油資源日趨匱乏、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傳統石油化工技術及產品的副作用和不可持續性日益顯著,用生物質原料生產生物化工產品來替代石化產品已成為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化纖生產國,其產量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必須有相應的替代資源以滿足生產發展和消費增長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的重要性和經濟性日益顯現。
“十二五”時期,中國化纖產業要向規模化、差異化、新興材料化、生物質化“四化”方向發展。這幾個方向各有側重,分別針對不同的企業。規模化、新興材料化主要針對目前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集團,扶優扶強,要求高、投入大,范圍相對較窄。已經在這兩個方面形成優勢的企業,前期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他們經過不懈的艱苦努力,才具備了在“十二五”加快發展的條件與機遇,可謂十年磨一劍。而差異化、生物質化則涵蓋了化纖行業量大面廣的品種,對行業和企業具有普適性,是行業分散競爭渠道,發揮各層面競爭優勢的通天大道。
尤其應該看到,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使之成為化纖產業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產業將保持經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其涵蓋的寬廣領域,能夠為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信息單位、貿易商等提供具有誘惑力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由于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在世界范圍內還處于起步階段,考慮到生化技術發展的特點及產業化的現實狀況,“十二五”重點還是打好基礎、作好引導。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我們認為應該協調行業優勢資源,編寫30年科技及產業發展路線圖。其中心目標是“起好步、看準路”。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