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以下簡稱中石油集團)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公司),在北京啟動了最后一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有關問題的談判。據中石油集團內部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此輪談判的重點就是最終敲定進口天然氣的定價公式,談判有望在本周五(6月10日)結束,并將準備出可以簽署的相關合同文件。
這也是5月31日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七次會晤后,兩家能源企業為落實此次會議精神而采取的行動。
能源外交研究專家認為,因兩國政府及能源主管部門已經做出了決定和準備,并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此次談判將會最終敲定俄進口天然氣定價方式。
本周末將敲定定價機制
2009年,中俄兩國就簽署供氣框架協議,但是,一直沒有確定最終的進口價格,并展開了多輪的價格談判。
“定價機制是目前中俄天然氣合作中的最大障礙。”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表示。
當前俄羅斯出口歐洲市場的天然氣均價為300美元/千立方米,俄方希望向中國出口的價格不低于這個價格。而中國國內天然氣價格便宜,從澳大利亞和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價格亦維持在165美元/千立方米左右。因此,中國希望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價格不要超過200美元/千立方米。
“定價公式中最重要的是與什么掛鉤,天然氣定價是與石油還是與LNG(液化天然氣)掛鉤,還要看談判的結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表示。
此前,俄方一直堅持天然氣價格與石油價格掛鉤。王海運認為,由于油價波動影響太大,中方一直不認可,希望能與LNG價格掛鉤,而LNG市場是個區域性市場,價格波動不大。
任浩寧進一步分析指出,雙方采用市場凈回值定價法的可能性較大。這一定價機制的思路是,首先選擇天然氣主要消費市場與多氣源匯集點作為天然氣市場中心,然后將市場中心價格與可替代燃料價格通過掛鉤公式連接起來,以此作為天然氣定價和調價的基礎,最后反向回推,制定天然氣出廠價格和門站價格。
對于俄羅斯來說,市場凈回值定價機制確定的價格會低于其出口歐洲的氣價,但是會高于中國政府之前的報價,能夠反映出天然氣成本變化和供需變化對氣價的影響。
任浩寧介紹,“新的定價機制的確定需要雙方作出協商和妥協,確定的價格將會介于兩國之前的報價之間。”
東西線年進口680億立方米
在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七次會晤上,兩國能源談判代表簽署了《2009年6月24日天然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議定書》。
根據上述《議定書》,雙方有關企業將按照預付款與天然氣價格相關聯的原則就天然氣購銷合同達成一致。俄氣公司表示,不需要以“貸款換天然氣”的方式實施對華輸氣。
對此,王海運表示,預付款的方式可能是為了補償俄方認為價格過低給其帶來的損失。通過中石油集團支付預付款,俄氣公司可用此筆資金投資建設管道,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目前,雙方已經確定從俄羅斯輸氣的西線與東線兩種方案。西線方案將考慮利用西西伯利亞的資源基礎,而東線則涉及東西伯利亞、遠東與薩哈林大陸架的天然氣田。
據悉,中俄計劃每年沿西線供應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沿東線輸氣380億立方米,供氣合同時限30年。西線管道可能在2015年前投入使用,而東線管道則在2015年以后的兩三年內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