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紡織行業形勢嚴峻
“當前,我們要大力推廣棉紡織新技術、新原料的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關于棉紡織行業的報告,為全國1.2萬多家棉紡織企業在未來五年內走出困境指出了方向。
據介紹,去年我國在紗布產量、進出口,以及棉紡織經濟效益、技術進步上,都取得了較好成績。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科技進步有效地推動了產業的結構調整,產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得到優化。至2010年底,全社會共擁有環錠紡1.2億錠,232萬頭轉杯紡,126萬臺織機,工業總產值12588億元,出口交貨值981億元。
然而,進入2011年,隨著宏觀貨幣政策一次次調整,棉紡織行業面臨嚴峻的形勢。從棉紡織原料和成品今年以來的價格情況可以看出,3月中旬之前,原料棉花、企業出廠的棉紗和坯布售價,都保持著增長勢頭,但4月和5月份都出現了快速下降。進入6月份,原料跌勢趨緩。截至6月24日,國內329級棉花、32支普梳純棉紗、普梳純棉織物價格比今年3月中旬分別下跌21.66%、20.64%和17.56%。
新纖維讓人大開眼界
原料價格的持續下跌,嚴重影響企業的市場信心,觀望情緒濃厚,下單謹慎,市場總體需求不旺,棉紗價格跌幅緊跟原料價格跌幅。行業目前“高價庫存,低價產品”的狀況,嚴重影響了整體盈利能力。
紡織企業從來都不是沒落的產業,關鍵看誰在競爭中勝出。
要生存,就要找出路。“未來我國棉紡織行業將圍繞科技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兩個主題,在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品牌建設、市場開拓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朱北娜說。通過技術創新,加快產品研發,推廣新材料,提高產品附加值是唯一“良藥”。
蠶蛹蛋白纖維、木棉纖維、棕棉、鈦遠紅外纖維、天絲、椰炭棉、菠蘿葉纖維……近年來我國研發的新型纖維很多,有的纖維甚至聞所未聞。
天絲原料來自木材,具有吸濕性、柔滑飄逸的特點;銅離子改性絳綸纖維,具有防靜電、防輻射等功效;取自竹莖的竹纖維,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從珍珠中提取的珍珠纖維,不僅吸濕透氣,還有嫩白肌膚、發射遠紅外線的功效;牛奶脫脂后,經過高科技處理的牛奶蛋白纖維,含有17種氨基酸,穿著滋養肌膚……
新技術不斷涌現
隨著各種新型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不斷問世,各種紡紗加工中的相關工藝技術、與之配套的相關器材或專件也不斷涌現。如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紡紗技術賽絡紡、長絲賽絡紡、緊密紡紗、低扭矩(假捻)紡、嵌入式紡紗等,能克服單一技術帶來的不足,創造出全新的產品;先進的轉杯紡技術具有定長、電子清紗、自動接頭、自動質量在線檢測、卷繞張力自動控制及自動落筒等功能,適合再生纖維紡紗。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未來棉紡織行業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悉,“十二五”末,我國紡紗新技術將實現新型結構紗線400萬噸、緊密紡紗線280萬噸、噴氣渦流紡紗線40萬噸、低扭矩技術500萬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