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起草人之一、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葉永茂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實現由“纖維大國”向“纖維強國”的轉變是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大趨勢。大力提升高端材料的自主研發能力,在保持常規化纖材料產能、品種的基礎上有步驟地培育高新技術纖維材料市場,推動產業結構“高廣結合”,走優質化、綠色化發展道路。
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為了從起點上為我國的紡織工業“保駕護航”,《規劃》首次明確了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即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出口創匯的優質產業、社會穩定的民生產業。
葉永茂表示,《規劃》的“正名”為紡織工業的發展掃清了思想障礙。在接下來的5年中,我國紡織工業將徹底甩掉“夕陽產業”的帽子,以新的形象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其中化纖行業頗為引人注目。今年以來,一部分提前感受到化纖行業利潤空間的企業和投資機構已加快資金進入的步伐,在此輪投資的帶動下,化纖行業形勢一片飄紅。
統計顯示,今年1-3月,我國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82.99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04倍;虧損企業虧損額3.79億元,同比下降15.4%,全行業虧損面為14.29%。另外,化纖行業投資熱情高漲。今年1-3月,我國化纖行業施工項目數量達到383個,新開工項目132個,實際完成投資額128.7億元,同比增加1.1倍。
與此同時,化纖材料特別是高新纖維材料還是新材料產業的基礎,它涵蓋了高性能纖維、新型功能性纖維及生物質纖維材料等產品鏈系列品種,是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性材料,也是促進各相關部門技術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的物質基礎。
對此,葉永茂表示,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我國化纖行業將同時受惠于《中國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和國家關于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未來前景更加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