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發布REACH新規定,凡被列入高度關注物質(SVHC)超標的,須在2011年6月1日和6月15日之前,分批向歐盟化學品管理署通報,未進行通報的涉及產品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而7月20日起,歐盟開始實施歐盟史上最嚴格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這樣依賴,原本就力有不支的中國小型出口企業由此挑戰加劇。而雖有冠冕堂皇的“環保”為名,歐盟一系列新指令仍然被指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東莞鴻森玩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做貼牌加工的小廠,大約有七八十人的規模。這樣的小型玩具出口企業在珠三角遍地都是,在往日的出口大潮中也能分上一杯羹。不過,境況正越來越不妙。
“現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鴻森玩具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目前的困難甚至超過了2008年經濟危機最蕭條的時刻。
鴻森玩具面對的是幾乎整個珠三角小型出口企業的共有之難: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增加,還有日益收緊的歐盟環保指令之箍。
此前歐盟發布REACH新規定,凡被列入高度關注物質(SVHC)超標的,須在2011年6月1日和6月15日之前,分批向歐盟化學品管理署通報,未進行通報的涉及產品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而7月20日起,歐盟將開始實施歐盟史上最嚴格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下稱《指令》)。
緊箍之下,本就力有不支的中國小型出口企業,由此挑戰加劇。而雖有冠冕堂皇的“環保”為名,歐盟一系列新指令仍然被指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廠家“不敢接單”
據不完全統計,歐盟是僅次于美國的玩具消費市場,而歐盟市場80%以上的玩具又是從中國進口。因此,此番歐盟實施新的《指令》,直接波及的恰是眾多中國玩具出口企業。
新《指令》中,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要求玩具產品從生產原材料(如油漆、增塑劑等)、首件產品到成品,都須按要求進行檢測。在此基礎上進行玩具安全評估,并建立產品技術檔案,以便監管當局追蹤。違反指令的,除罰款、召回產品等處罰外,情況嚴重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歐盟《指令》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大幅增加了中國企業的檢測成本。“比如說,一種電動玩具的測試費用就高達3萬至6萬元。”一家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的玩具工廠行政主管告訴本報記者,這對玩具廠來說無論是在操作還是成本上,都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寶安區的這家玩具工廠還設立了自己的檢測實驗室。但是為了保證讓實驗室更具權威性,具備出具國際認可檢測報告的資格,該實驗室還需經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同時,還需要為實驗室請相關專家。類似這些檢測方面的新增投入達到了幾百萬。
同時,玩具生產廠還要組織原料供應商進行培訓,包括油漆、油墨、包裝物料、二極管、三極管等各級供應商都需要參加。此外,不符合新標準的物料庫存也只能作廢,成為工廠需要消化的成本。
即使在別的出口產業中,對檢測的要求也越趨嚴格。東莞貝家鞋業董事長王偉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行業內很多廠家對不斷提高的標準非常苦惱。“起碼檢測的成本就增加了,每做一個新產品就要去檢測有沒有化學成分在里面,這里面無形的生產成本就增加了,但客人下訂單的價格不會增加。”王偉表示。
嚴格的檢測之下,生產成本增加,但國際市場零售價卻不能輕易上調,以轉嫁消費者,只能在制造環節或者中間渠道將額外的費用消化掉。“這對大家的利潤影響非常大。”王偉說。據玩具行業協會預測,玩具產品制造成本將大幅增加三成以上。
除了強調檢測以外,歐盟新《指令》還強調了制造商、進口商、分銷商進行產品合格驗證的責任,同時還增加了成員國市場監管的執法權力和對違反《指令》行為的處罰條款。
“如果有一單產品沒有達到歐盟的安全標準,就要被雙倍處罰。”深雅五金塑膠廠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是量小的單,相當于給企業開了一個罰款支票。所以,如果訂單的量不夠大,玩具廠甚至寧愿不去接單來冒這個險。
此外,日益壓縮的利潤空間迫使許多企業只能通過“跑量”來緩沖。“現在一年接的訂單數量還沒有2009年的30%,不是沒有訂單,而是數量只有幾百萬的單不敢接,只能接幾千萬的大單。”深雅五金塑膠廠負責人表示。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玩具檢測中心負責人表示,《指令》的實施會在信心、成本、責任等方面給玩具企業造成影響。
環保背后的貿易保護
國際上,環保標準的嚴厲和普及趨向,在近年來已經非常明顯。
與玩具業類似,7月1日起,美國《復合木制品甲醛標準法案》正式實施。新法案再次降低了在全美銷售和批發的木制品甲醛釋放量。如對硬木膠合板中的單板芯層甲醛釋放限量值規定為不大于0.05ppm,復合板材芯層2012年7月1日前限值不大于0.08ppm,此后限值不大于0.05ppm 等。
廣東檢驗檢疫出口家具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該標準是目前全球最苛刻的標準,比原來的要求提高了三至四倍。業界人士估計,隨著這一新法案的實施,預計原材料綜合成本增加5%~7%,我國家具、木門出口美國的數量將會減少。
制鞋業、童裝業等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此次歐盟REACH新規中,新列入的“高度關注物質”包括鄰苯二甲酸鹽、五氧化二砷等46種物質。據 REACH新規,如果出口到歐盟的商品中含有的高度關注物質超過0.1%,且該物質每年進入歐盟市場的總量超過1噸,制造商或者進口商需要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進行通報。
這些新標準的推出有其背景。例如,歐盟現行玩具指令88/378/EEC從正式實施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此番新《指令》的產生就是因為舊條款已經難以確保兒童玩具的安全性,而且在市場監管方面存在較多漏洞。
“歐盟需要一個更新更全面的玩具管理規則。”歐盟內部市場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席ArleneMcCarthy曾表示。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標準背后的真正意圖是貿易保護。目前在歐洲玩具市場上,中國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德國、日本、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其中除日本外,幾乎都是歐盟成員國。
“歐洲的企業具有技術優勢,而且在規則制定方面擁有主導權,這些都為歐洲國家設立綠色壁壘提供了條件。”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問題研究專家戴啟秀教授表示,“歐洲當前經濟狀況惡化,社會失業人數上升,手工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拉動就業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歐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難以避免的。”這也是珠三角許多出口企業的想法。深圳市龍崗區一家塑膠五金玩具廠的朱先生告訴本報記者,他身邊的許多玩具廠家都認為該《指令》是一個綠色壁壘。“因為已經進入了WTO,歐盟對于中國的產品不可能完全阻止,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讓中國產品進入,或者即使進入也要付出昂貴的成本,使中國產品缺乏競爭力。”朱先生說。
應對“緊箍咒”
無論歐盟頻出的新標準,到底保護的是貿易還是環境與安全,對于眾多出口企業來說,已經事實性地成為一道坎。
“《復合木制品甲醛標準法案》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劍,”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告訴本報記者,“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家具出口會越來越難做。”
不過,朱長嶺也指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的家具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企業關鍵是要練好內功,主動去適應新法案的要求,合理科學調整出口產品種類和生產計劃。
王偉則表示,危機當前,每家企業會采取不一樣的應對策略。“例如有些企業就會想辦法降低成本。但長遠來說,還是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但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并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的。“你要增加一個設計功能,但是設計出來,客戶能不能一下子接受,這個很難說。”王偉表示。
東莞哈一代玩具公司董事長肖森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目前歐盟提高出口標準,國內玩具企業在技術上肯定沒問題,但是為了迎合歐盟的要求,在生產成本上有提高。且檢測項目越多,收費越高。因為環保標準倒逼之下,必須使用更為優質的原材料。
肖森林認為,最終的趨勢,生產商還是要和供應商談判,提高訂單的價格。“這是一種博弈。珠三角地區的玩具企業上世紀90年代初從日本、中國臺灣、韓國等轉移而來,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備的玩具產業鏈,玩具企業也具有一定的議價資本。如果歐盟采購商不在中國采購,在其他國家更找不到符合如此嚴格標準的產品。”肖森林分析。
不過,這些有條件和歐盟采購商議價的玩具生產企業,基本都屬于規模較大的玩具生產廠。大廠家為了達到歐盟標準,也能夠扛得住高成本投入,然后通過日后的訂單再陸續收回成本。但對于更多的中小型出口制造企業來說,則并無此本錢。
針對這種綠色“壁壘”,作為檢驗檢疫部門則應加強對外溝通合作。根據WTO原則,可對類似新《指令》中不盡合理的相關條款提出異議或豁免要求,為出口玩具企業爭取主動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