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塔吊林立,在山西省大同市龍泉工業園區,中國化工集團投資150億元的化工新材料基地、亞美尼亞與中國合資16.5億元的氯丁橡膠生產線等重點項目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建設。這是大同市依托大企業,引進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工業園區,實現經濟強市戰略的一景。
近年來,大同市規劃布局并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新醫藥、新材料、循環經濟等七大工業園區建設,打造空間集中開發、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群發展的平臺。
裝備制造業是大同的第三大支柱產業,是推動工業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2009年,計劃總投資13.8億元的中國重汽大齒變速箱基地在位于大同縣周士莊鎮的裝備制造園區開工建設,成為第一家入園企業。隨之,陜西重汽、上海洋浦等一大批大企業相繼入園,目前已有20家企業入駐園區。
大同市在發展醫藥產業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短短一年多時間,威奇達藥業、國藥阿拉賓度(大同)生物制藥、普德藥業等11家藥企紛紛落戶醫藥園區;龍泉工業園區是山西省15個循環經濟園區之一,開園3年來,吸引了眾多大項目入園,包括投資近17億元的中亞合資山納合成橡膠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2億元的藍星集團、擬投資150億元的中國化工集團新材料項目等。
在硬環境建設上,大同3年來投資上百億元,完成了90多條城市道路和29座橋梁的改建及綠化美化工程,使大同交通、電力、通信、供水、供電、綠化等配套設施得以完善;在軟環境建設上,大同市一方面注重優化政務環境,對入園企業從土地、規劃、環保、建廠到生產等每個環節,采取“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另一方面注重優化市場環境,在公開公平有序競爭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投資領域,打破地區、部門、所有制和行業限制,為落地項目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務。
七大工業園區的成功孕育,有效地促進了大同經濟發展。去年,大同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731.7億元,同比增長38.2%。今年上半年,大同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44.5億元,同比增長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