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low carbon),顧名思義就是指排放較低或更低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碳化合物一般是從石化燃料中獲得,然后再分離,并進一步合成制得各種衍生產品。其中,塑料制品占有很大比例。
眾所周知,塑料制品在自然條件下的降解性普遍較低,這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研究發現,填埋在土壤里的塑料袋即使經過二三百年也不會腐爛。不但如此,它們還釋放出大量有毒致癌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形成了難以根治的“白色污染”。因此,塑料制品一度被“譽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基于這樣的背景,對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成為一項重點工程。在沒有完全解決塑料制品的降解問題之前,人們希望通過重復利用,盡可能地降低塑料制品對于環境的危害。從而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蘭菲斯特可持續能源中心的兩位科學家艾倫和克勞斯萊克納,最近發明了一項全新的碳轉換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超出植被光和作用一千多倍的二氧化碳轉換率。專家稱,該技術很可能被應用于未來的綠色汽車工業。
如今減排工作的三大主要技術手段是:提高能效、發展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和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CS)。
CCS,即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曾有科學家打過形象的比喻:CCS技術,就是把向天空噴吐的工業煙囪倒過來,把煙噴到地底下去。這項帶有魔幻色彩的技術被某些人認為是減少碳排放量的頭號技術。
但是,CCS高昂的成本和未經證實的技術支持,使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類型的碳減排方式產生質疑。此外,CCS技術只能削減新生二氧化碳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污染,而大氣中依然存在著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CCS還存在著巨大隱患,一旦被封存的二氧化碳發生泄漏,后果將不堪設想。
美國斯坦福大學卡內基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肯卡爾代拉向記者強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南極冰蓋開始融化,氣候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這些問題迫在眉睫,急需得以解決。再生技術的推廣以及碳中性能源系統的開發可以使我們過度50或100年。但對于地球環境的“搶救”工作,我們現在所做的還遠遠不夠。”
CCS技術,就是把向天空噴吐的工業煙囪倒過來,把煙噴到地底下去。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蘭菲斯特可持續能源中心的這項新技術,被形象地稱作“塑料樹”。該技術比大自然碳吸收率高出很多。
科學家艾倫表示:“這項技術采用了仿生學的理念,像自然界的植被一樣去吸收并轉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然而比起真正的樹,人們一定更加青睞‘塑料樹’。因為,它可以被擺放在任何一個你所想得到的地方,替你移除二氧化碳,降低空氣中的碳含量。”
如何使該項技術服務于人類,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成為目前科學家們所關心的問題。
科學家克勞斯萊克納告訴記者:“這項新技術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衍生產品的產量。在未來它甚至可能取代以石油為原料的汽油。通過更先進技術支持,實現碳與氧的燃燒反應替代汽油。這將是一個對環境零影響的技術。”
該技術很可能被應用于未來的綠色汽車工業
大氣中的碳被轉化為汽油,成為新的汽車動能燃料。人們無需再鉆孔取油。對于日益減少的石油資源,以及因此造成的原油價格瘋漲等問題能夠得到根本的解決。這項技術將成為全人類的福音。
要想真正使該項技術得以推廣,還需要面臨來自經濟以及法規方面的挑戰和制約。但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大喜訊,使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得到有力的技術支持。
結語:
隨著地球環球趨于惡化,氣候明顯變暖,低碳減排工作逐漸成為全球性的話題,溫室氣體減排的壓力日漸凸顯。來自美國媒體的這則消息,仿佛一縷陽光,掃去全人類心頭的陰霾。通過先進的轉化技術,從根本上“處理”掉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造福更多的工業生產。
石油資源日益緊張,這項技術的發明是全人類的福音,人們將不再需要承受越來越昂貴的燃油費用。對于環境,它起到了巨大的清潔作用,“塑料樹”的發明更加堅定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