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7月20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玩具安全新標準《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開始實施后,8月14日起,美國又開始實施有關兒童產品安全性的新規定,包括進口玩具的鉛含量標準上限大幅下降,從目前規定的300ppm調低至100ppm(溶液濃度單位,每百萬分之一)。
8月中下旬開始,將是歐美圣誕季玩具禮品向中國企業下單的高峰期。然而,這兩大標準的實施,使得廣東玩具業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再一次的生死劫“今年以來,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飆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不斷創出新高,使得原本就利潤微薄的玩具業雪上加霜。兩大最嚴厲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廣東玩具企業的成本。廣東玩具行業情況相比金融危機時更糟。”廣東社科院研究員黎友煥表示。
歐美啟動最嚴厲技術壁壘
7月20日,醞釀了多時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正式實施。這個號稱史上最嚴厲的安全技術標準,標準條數由此前的16條大幅增加到了57 條,其中,僅重金屬的限制就由原來的8種增加到19種,并首次禁止玩具使用66種過敏性香味劑。這一安全標準的實施,勢必要求玩具生產企業大幅增加對檢測儀器的投入,并在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生產環境、包裝、材質等方面增加投入。據廣東美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吳迪非透露,僅這一塊,就使得企業增加15%的成本。
不到一個月,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也決定:今年8月14日起,美國市場上制造、銷售的兒童產品鉛含量必須符合100ppm的限量規定。但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CPSC暫不會執行強制性第三方測試要求。新的限量值規定在原料采購、工藝設計、生產流程、倉儲、管理等環節,對玩具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更精細化的要求。
含鉛油漆具有色彩鮮亮、耐久、干燥快、價格低廉(含鉛油漆的市場價格遠遠低于其替代品———有機顏料的價格)等一系列優點,長期以來,含鉛油漆被廣泛應用在玩具、家具生產上。但含鉛油漆在具有一系列優點的同時,也具有危害性。這也是美國不斷提高玩具、家具等產品鉛含量標準上限的原因所在。
汕頭市澄海優豐玩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成才表示,歐美實施更嚴格的玩具安全性標準,一方面是出于安全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利用技術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玩具產業。對廣東的玩具出口企業而言,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對玩具業的信心影響很大,大家都沒什么熱情。”
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卓明也表示,歐美是該省玩具出口的前兩大市場,受不斷提高的技術壁壘影響,該省玩具出口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將受到嚴峻挑戰。
“現在根本不敢接美國客戶的單”
中國玩具制造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而廣東又占據中國市場的70%,這也意味著,全球每兩個玩具中,就有一個是廣東制造。廣東制造的玩具,主要是出口歐美和日本市場,其中,美國是第一大市場。
廣東玩具制造業主要以OEM為主,總體水平偏低,產品集中在中低端,利潤水平低,且對海外市場嚴重依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制造中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玩具業,當年以東莞合俊玩具廠關門為標志性事件的廣東玩具業倒閉潮,讓業界記憶猶新。
不過業內人士稱,相比2008年,如今廣東玩具業面臨的形勢更嚴峻。
南都記者分別致電汕頭市立業玩具公司、汕頭市澄海優豐玩具公司、東莞市利士玩具公司、深圳市華藝興玩具公司等多家玩具制造業,得到的反饋都是今年玩具生意不好做。“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了10%,勞動力成本上漲了15%,環保投入上漲了,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所有因素加起來,玩具企業的綜合生產成本上升了10%.而玩具業平均利潤率還不到這個數,不少廠家選擇少接訂單甚至關門大吉。”廣東金煬玩具廠王廠長告訴記者。
7月13日,擁有近500名員工的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關門,韓國老板跑路,工廠工人討薪無門,不少供貨商的貨款也泡湯。2008年合俊倒閉的場景,在素藝玩具上再次上演。
而歐美新安全標準的實施,更是讓廣東玩具制造業時刻面臨“踩地雷”的風險。東莞一家不愿具名的玩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根本就不敢接美國客戶的訂單,“要符合鉛含量低于100ppm的限量規定,我就要對所有的原材料和成品進行檢測。這筆投入我根本承擔不起。如果抽檢,萬一在美國被查出不合格產品,我們的損失將更大。那么多地雷在,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做美國市場的單。”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歐盟和美國是玩具消費大國,一旦他們提高玩具進口標準,其他國家也會跟風式改變,這勢必對我國玩具出口造成致命性打擊,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玩具生產情況無法滿足該標準。倘若要保證訂單數量,必須投入資金建立新的生產線及檢測設備,提高產品相關要求以滿足準入條件。但是資金鏈緊張問題卻一直是中小企的“心頭病”,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正是由于資金鏈問題而倒閉。
轉型不易多渠道解決危機
廣東玩具制造業占據全球50%產能,面對歐美市場大幅提升準入門檻,廣東玩具業該如何應對?
業界一致的看法,是要加強廣東省玩具業的升級轉型,加大自有品牌推出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金量,并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然而,道理容易講,但要真正落地,卻并不容易。
“像我們工廠就那么百十號人,幾條簡單的生產線,完全是簡單的重復性生產,賺的就是點血汗錢。你讓我怎么轉型?還沒有轉就死了。”番禺一家玩具廠的負責人對市場上盛行的轉型升級觀點十分不認同。
“升級轉型短期內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雖然業內已對產業升級轉型達成了共識,但是那部分暫時尚未升級轉型成功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如果手上有訂單,那么就應該“有訂單就繼續做”,等自身條件和時機成熟后再升級轉型。
不過,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廣東玩具業也各顯神通,一方面拓寬市場面,向海外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尋商機;另一方面加大產品的創新力度,向動漫、益智玩具拓展,從而尋找自救之道。
記者從深圳、澄海等地了解到,當地不少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加大了對巴西、俄羅斯、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拓展力度,以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這些新興市場的消費能力并不差,且需求量大,中國玩具在這些市場大有可為。”澄海天韻玩具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
拓展國內市場也是一個方向。我國兒童人均玩具消費量每年僅20-30元,遠低于全世界兒童人均年玩具消費34美元的水平,未來增長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澄海玩具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杰臣就表示,汕頭澄海的玩具企業中,90%以上都有內銷品牌,國內玩具內銷市場潛力很大。
深圳市玩具行業協會秘書劉艷芳認為,玩具與動漫結合,為玩具業帶來創新的同時,有望成為玩具企業新的起點。只要結合得好,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