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C復合材料雜志最近發表一篇關于碳纖維發展態勢的文章,大意如下:
碳纖維的應用越來越多,特別在汽車和風能行業中可能出現大幅增長。汽車制造商已開始與碳纖維廠商發展伙伴關系,以穩定貨源。在中長期內,碳纖維制造商勢必要大量投資來滿足需求,而且要迅速擴產,以免用戶被迫去尋找其它材料。
需求量
2010年,所謂的“工業”用途,即除了體育娛樂和航空航天以外的用途,已占據碳纖維總用量的三分之二:總用量為31 000噸,而工業用途用量約20 000噸。到2015年,體育娛樂業的碳纖維用量可能為7 000噸,而工業用途用量可能從20 000噸增加到47 000噸,到2020年甚至達到110 000噸。從中期看,風能行業以及越來越大的風輪葉片很可能成為碳纖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從長期看,則是汽車行業推動發展,僅此行業就會改變碳纖維復合材料工業的整個面貌。
生產能力
大部分碳纖維由聚丙烯腈先驅體制成。2010年小絲束(少于24 000根單絲)的生產能力估計為57 650噸,2013年為71 000噸。這些都是設計產能,并不表明實際產量,因此需要使用一個產量系數。
小絲束的五大制造商的產能約占市場的85%份額,其中30%產自日本。2011年3月在日本發生的9級地震似未影響到位于日本南部的碳纖維和聚丙烯腈先驅體的生產廠。
大絲束板塊正在出現一些新玩家和新投資。因為大絲束的性價比是工業用途的優先選擇,所以這部分的發展當屬最高。總的說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大絲束和小絲束)的產能在2010至2013年間預計增長24%(從77 650噸增長到96 000噸);瀝青基碳纖維的產能變化較小,這與它的一些市場已經成熟有關。
結論
挑戰很多,但市場前景很好。汽車市場和風能市場的一個優先考慮都是成本問題。制造商們都在努力降低碳纖維的價格,改變先驅體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
然而,不應忘記碳纖維產量與其它材料相比仍然極低,例如碳纖維產能僅為6萬噸,而鋼產量為14億噸,鋁產量為3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