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產業即將迎來大發展,作為其重要領域之一的復合新材料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近日獲悉,已經進入征求意見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力挺”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重點提升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發展水平。
有分析師認為,全球復合材料行業的重心正從歐美發達國家轉向亞洲,亞洲復合材料產量高速增長,到2015年產量有望翻番達到1000萬噸,復合新材料產業將從中受益。
高性能復合材料“起跑”
業內專家指出,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具備加快發展的較好基礎和條件。
“復合材料應用廣泛,主要應用在基礎建設和建筑工程、交通運輸、汽車復合材料、能源與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其中,風電、高鐵和汽車、高溫氣脫硫、軍工用復合材料是發展熱點領域!闭闵套C券在有關研究報告中指出。
2010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材料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表示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加強納米、超導、智能等前沿新材料開發和產業化,提高新材料工藝裝備的保障能力。
據權威人士介紹,到2015年,我國計劃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關鍵新材料的自給率提高到70%。而高性能復合新材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也將成為“十二五”國家支持的重點之一。
按照有關規劃設想,“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樹脂基復合材料和碳碳復合材料為重點,積極開發新型超大規格、特殊結構材料的一體化制備工藝,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低成本化、高端品種產業化和應用技術裝備自主化。此外,還將提升高性能增強纖維規;苽渌,積極開展高強、高模等系列碳纖維開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新材料,加快推廣高性能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風電設備、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碳纖維引領復合材料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碳纖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一種重要產品,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內碳纖維生產線建設也異常熱鬧。
碳纖維是含碳量高于90%的無機高分子纖維。碳纖維可分別用聚丙烯腈纖維(PAN)、瀝青纖維、粘膠絲或酚醛纖維經碳化制得,其中以聚丙烯腈為原料的碳纖維占75%的市場份額。
工業和信息化部一位官員表示,碳纖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分支之一頗受關注,行業成長“動力十足”。華創證券分析報告也指出,世界碳纖維需求每年將以大約13%的速度增長,前景看好。
相關機構預測,2010年PAN基碳纖維的全球需求量為4萬-5萬噸,到2014年將超過7.5萬噸,到2018年需求量將達到11萬噸。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波音公司及空中客車公司對碳纖維的巨大需求導致其價格上漲迅猛。
“201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達1萬噸左右。目前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有23家,總產能為4000噸/年,規模都在千噸以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華創證券在有關研究報告中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在建或計劃建設規模較大的碳纖維項目包括中鋼吉炭江城碳纖維、藍星碳纖維、中油吉化碳纖維等項目。
另外,地方政府也在加緊發展碳纖維產業。吉林市碳纖維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多個碳纖維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其中中鋼江城2000噸碳纖維項目一期500噸預計8月份投產。
江蘇省也在大力發展碳纖維產業。江蘇省高性能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日前揭牌,成為國內首家高性能纖維專業質檢中心。該中心將幫助新材料企業制定技術標準,搶占行業競爭制高點。
芳綸纖維產業化方興未艾
由于面臨較高的技術壁壘,我國高性能碳纖維發展仍需攻關。芳綸與碳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并稱當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纖維,目前我國在芳綸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經過一年半的連續攻關,千噸級對位芳綸產業化項目已經在煙臺氨綸公司投產,一舉打破美國和日本長達40年的壟斷。
芳綸纖維主要分為對位芳酰胺纖維和間位芳酰胺纖維,前者主要用于橡膠增強制品、防彈織物、復合結構材料、線纜材料、隔熱隔聲、防輻射結構板等用途,后者主要用于電器絕緣紙、阻燃織物、隔熱隔聲、防輻射結構板飛行器承力結構材料、煙塵過濾袋等用途。
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煙臺氨綸對位芳綸投產戰略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打破杜邦、帝人等公司在此領域的全球性壟斷;另一方面,也將為我國在對位芳綸方向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有利于我國今后在防彈、汽車膠管等方面拓展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