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宮“瓷器門”事件發生后,無損檢測是否安全可靠,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點問題。中科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評估中心主任王昌燧表示,無損檢測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技術難題,作為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而不應因噎廢食,停止文物真品的檢測工作。
“對于瓷器的無損檢測,主要是通過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方法來測定其化學成分,經過相應的數據分析,來進行文物鑒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古陶瓷數據庫的建設。”王昌燧介紹說,“故宮從2005年引進無損檢測技術,上海博物館和其他單位開展得更早,但從未聽說有類似事故發生!
此前有媒體稱,用于無損檢測的儀器十分昂貴,國內只有少數幾家大型博物館才買得起。除了“買得起”,“用得來”其實也是一道門檻。經求證,記者了解到,國內許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在使用這種儀器,設備本身自動化程度較高,經過正規培訓后,對操作人員并無極特殊要求。
“事故的發生與操作人員的經驗不足有很大關系,但設備本身也確實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特別是自動保護和自動報警功能。”王昌燧強調,“這在技術上其實不難實現,但是由于此前沒有類似事故發生,相關人員,包括我自己,在這方面都未足夠重視。”
據悉,今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將開展文物科技評估工作。作為負責人,王昌燧表示,文物科技評估工作是不允許犯錯誤的。這里所指的錯誤,主要指文物評估的結論。但現在看來,測試過程中,文物的損壞同樣是必須避免的。故宮的“瓷器門”事件,給我們敲起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