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石博韜在上海接受采訪。
自金融危機后,陶氏化學的轉型之路遭受重挫,“明日陶氏”向特種化學品供應商轉型的計劃不得不大幅推后。歷經兩年休養生息——8月2日陶氏化學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與全球最大的原油供應商沙特阿美組建合資企業,在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工業城建造并運營一座世界級規模的、一體化綜合化工設施——陶氏決策層終于可以重啟轉型計劃。
“大中華區現在是陶氏在全球的第二大國際市場,而且最終有望發展成為陶氏全球最大的市場,(依托技術創新)我們在中國銷售收入的99%來源于功能材料和高新材料業務,來自于基礎化學品的收入只占1%,可以說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引領著陶氏全球的戰略轉型”,石博韜說。
“9.11”是美國永遠的痛,在遭受重創后它開始漫長的復興之路,而今陶氏化學也開始涅槃重生。
創新推動涅槃重生
記者:陶氏化學的全球轉型正在進行之中,目前在中國的進展如何?
石博韜:陶氏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中國已經清晰可見!
我們在中國的業務架構很好地體現了陶氏的全球戰略轉型--我們在中國銷售收入的99%來源于功能材料和高新材料業務,來自于基礎化學品的收入只占1%,功能產品和特種產品在業務中所占的比重,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目前,我們已經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地區性和全球性的創新中心,它也是我們在全球最大的一體化的業務和創新中心,為陶氏在中國和整個亞洲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記者:上海陶氏中心是陶氏化學全球最主要的研發中心之一,為什么在中國設置世界級的研發中心呢?
石博韜:近年來,我們的本地客戶越來越要求我們與他們緊密合作,幫助他們提高產品質量,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和勝出。
創新是我們在中國所有業務的核心,創新讓我們擁有了差異化優勢,從而推動我們業務的發展,也使我們能夠與中國的領先企業建立深層次的合作關系。作為一家擁有世界領先的研發設施和現代化工作環境的創新型公司,我們也吸引了一流的本地人才。
自從2009年6月正式運營以來,上海陶氏中心已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我們在這里研發的產品也能夠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例如,我們用于內墻涂料的除甲醛技術,是在中國研發成功的,目前已經被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許多頂級涂料品牌所采用。
中國的地位
記者:中國在陶氏復興中處于怎樣的地位呢?
石博韜:大中華區現在是陶氏在全球的第二大國際市場,而且最終有望發展成為陶氏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內,陶氏在大中華區的年銷售額將翻一番,而且大中華區最終有一天會成為陶氏全球最大的市場。
陶氏的研發和業務發展重心是以技術為驅動、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新材料和功能產品。目前,陶氏化學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結構以高新材料和功能產品為主,其比例已經占到99%,基礎化學品業務比重僅占1%,可以說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引領著陶氏全球的戰略轉型。
記者:2010年,陶氏化學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達到4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銷售額的近7.5%,這個比例將來會上升嗎?上升到多少?
石博韜:我們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發展還會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在陶氏全球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肯定會相應上升。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在中國市場看到的巨大的發展機遇。
2011年上半年,基于我們在功能塑料和高新材料方面的強勁表現,陶氏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達到了21.5億美元,除去已經剝離的業務,同比上升18%。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內,陶氏在大中華區的年銷售額將翻一番,而且大中華區最終有一天會成為陶氏全球最大的市場。
記者:中國政府正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化工行業產業升級是重要的內容,您認為這將對陶氏化學在中國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石博韜:我們的研發活動秉承“立足中國,攜手中國,服務中國”的理念。在我們支持中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努力中,本地化創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也堅信,中國有著非常優秀的科研人才,我們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一支優秀的團隊,我們對這一團隊的素質非常滿意。
陶氏已經建立起了很好的高新材料業務結構,因此在高新電子材料、能源存儲、能源效率、水以及交通等方面擁有更多的機遇,而這也正好與中國“十二五”規劃設定的國民經濟發展方向和戰略非常吻合。
中國在推動知識產權保護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當前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石博韜: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政府在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新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宣傳等方面所做出的一貫的重大的努力。中國企業隨著自身的成長和強大,也擁有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所以在知識產權保護這個領域,中國能夠遵循全球最高的標準,也完全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
當然,我們完全遵循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要求,同時也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法務體系,強有力地保護我們自身的知識產權,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這么做的。總的來說,我們采取的做法是積極參與--如果我們的團隊不了解應有的技術和知識,我們在中國的創新就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