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鈺洲:麻紡要徹底改變“兩個脫節”
2011-9-14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麻紡織行業 麻纖維
雖然以亞麻、苧麻、大麻(漢麻)、黃麻組成的麻纖維目前只占紡織用纖維的1.5%,但麻纖維的天然、環保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在9月7日召開的中國哈爾濱國際麻紡高峰論壇暨中國哈爾濱國際麻紡織精品展示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強調,麻紡織行業的創新不僅是技術方面,還有文化方面,要充分發掘麻文化的內涵,徹底改變上游與下游脫節、國內與國外脫節的現狀。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黑龍江省副省長徐廣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徐文英、張莉,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歐洲亞麻大麻聯合會會長杜琪,日本麻紡協會會長代理香山學以及國內麻紡企業、貿易商代表等300多人參加了會議。
相對于占我國纖維使用量73%的化學合成纖維而言,麻這種天然纖維的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發掘。麻產業長期研發不足,靠天吃飯。杜鈺洲說,得益于科研人員的開發,苧麻、大麻(漢麻)近年發展較快。雖然原料需要進口,但是我國的亞麻紗、布出口呈現出量減利增的態勢,顯示出這個小行業前途遠大。要實現戰略轉型,麻紡織行業需要開拓內需市場,樹立品牌。在紡織強國綱要中,我們把強國目標分解為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四大方面,麻紡織行業也要遵循這個“四位一體”的發展原則,從麻的種植方式到麻纖維的加工技術“一條龍”式地進行科技開發;從產業鏈到價值鏈全方位地促進整合,不要局限于國內,要促進國際上的資源配置,徹底改變上游與下游脫節、國內與國外脫節的現狀;要考慮從綜合價值上提升麻纖維。
杜鈺洲強調,麻紡織行業的創新不僅是在技術上,特別要在文化上創新,要充分發掘麻的內涵,更充分地利用麻的天然、抗菌、吸濕、透氣等特性,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適應時代需求,開拓市場;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渠道、兩個資源進行配置。
姚穆院士說,中國麻紡織產業與整個紡織業一樣,最重要的任務是開發終端產品及控制產品的市場發展。任何產業,不掌握最終產品的生產和市場,其產業鏈就活不起來。麻紡織品覆蓋了服裝用、家用和產業用三大領域,國外高檔麻紡織服裝、高支精細產品很受青睞,家用紡織品中地毯、窗簾、沙發面料、桌布普遍應用麻纖維,產業用紡織品中包裝材料、汽車內飾、運輸帶、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都能看到麻的身影,但這遠遠不夠,還有待我們向更加廣泛的后道延伸。
歐洲有著種植亞麻的悠久歷史,對于亞麻產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杜琪表示愿意與中國同仁一道開發中國的本土亞麻消費市場。
論壇會上,各企業負責人紛紛發表了看法。湖南華升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政“苧麻紡織加工技術的創新及產品發展趨勢”的演講以及浙江金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任維明的“振興亞麻行業,努力開拓市場”、山西梅花絲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予生的“大麻產業化發展的研究與建議”、湖南郴州湖南麻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平南的“黃麻的發展在于技術創新”、云南昭通市昭陽區區長薛桂強的“讓優質雨露亞麻種植在云南昭陽發展壯大”、中國麻紡行業協會顧問沈克儉的“試論風力發電葉片亞麻復合材料的開發研究”等,均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本次論壇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由中國麻紡行業協會、黑龍江省工信委、黑龍江省紡織工業協會聯合承辦。論壇期間,中歐麻協、黑龍江省蘭西縣與北京天雅公司、哈爾濱亞麻有限公司與江西恩達等舉行了簽約儀式。
同期舉辦的麻紡織精品展示會展示面積1.2萬平方米,79家麻紡企業和黑龍江省蘭西產業集群展示了各自的產品。展示會上有各種麻類精品服裝、服飾、床上用品、家居和汽車裝飾用品以及麻類種植、加工的工藝過程等。部分家紡企業與麻紡織企業舉辦了上下游對接會,收到了良好效果。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