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作為石油化工中最基礎的原料之一,其制造和提取技術涉及石油化工諸多方面。可以說,乙烯生產能力體現了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業的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乙烯行業發展狀況是什么樣,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廠副廠長孫洪濤。
記者:近年來我國乙烯行業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是否在這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
孫洪濤:我國乙烯產能快速發展,正在改變著世界乙烯供需格局。預計到2015年,我國乙烯總產能達到2700萬噸,新增產能占近半數。屆時,我國乙烯當量消費自給率將由目前的48%提升至70%。
記者:結合工作實際,您認為國內乙烯總體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孫洪濤:目前,我國已有乙烯企業20家,擁有24套裝置。總體看來,與國外同類裝置相比,國內乙烯裝置平均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5%,主要產品收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4%。
我國乙烯裝置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由于在本土化過程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帶來“水土不服”,使我國乙烯生產操作條件還遠不能達到最佳操作工況。
記者:您對于我國乙烯產業發展有哪些建議?
孫洪濤:要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乙烯工業,迫切需要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烯工藝技術,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乙烯裝置生產過程受控水平,從而使各項指標不斷優化。
1996年,吉林石化建設30萬噸/年乙烯裝置以來,通過擴能改造,產能已躍升到目前的70萬噸/年,促進了公司煉化一體化發展。同時,公司堅持不懈地開展對標管理,破解了制約優化生產的技術瓶頸。通過組織實施大乙烯6臺裂解爐節能改造、進行裂解原料結構優化、實施乙烯優化運行示范工程項目,使乙烯能耗大幅下降,達到中國石油領先水平,裝置綜合能耗降低5%,提高了裝置技術水平和創效能力。實踐證明,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是提高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記者:您認為乙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吉林石化將如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孫洪濤:“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是未來乙烯行業的發展方向。為此,吉林石化將創新發展思路,依靠科技進步,做強、做精特色產品,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把調整乙烯深加工產品結構作為提升發展質量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