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就中國訴美國輪胎特保措施世貿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維持了美輪胎特保措施。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天津市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羅小明表示,特保案的實施,除直接影響我國輪胎對美出口外,還可能導致其他國家起而效仿引用美國特保案例來對我國輪胎企業出口實施制裁。
中國輪胎市場擁有著日益增長的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愈發惡劣的國際貿易環境。擺在中國輪胎企業面前的路只有兩條加快兼并重組或與外資企業合作。兩條路徑之下,中國輪胎市場的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再現合資
近日,米其林中國與雙錢集團(600623.SH)表示,雙方決定合資成立雙錢集團(安徽)回力輪胎有限公司,在中國市場生產及銷售回力牌轎車和輕卡輪胎。根據協議,米其林將出資6.67億元人民幣(約合7500萬歐元)持有新公司40%的股份,中方將持有60%的股份。
事實上,早在2001年,雙錢就曾與米其林合資成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持股70%,雙錢股份持股30%。不過,米其林回力公司有負眾望,8年累計虧損已達10億元人民幣。2010年2月雙錢股份只好掛牌出售所持股權。相關人士透露,雙方首次“婚姻”失敗的重要原因是雙錢股份缺少對該公司的管理和監督權,只是米其林回力公司的參股方。
自出售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股權之后,由于失去了米其林這塊合作招牌,雙錢股份在乘用車輪胎市場出現了空白。如何行之有效地打造乘用車輪胎成為雙錢輪胎的當務之急。2010年12月雙錢股份公告稱,將全額出資成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安徽回力公司。
如今再度牽手米其林,合作重心依然是轎車及輕卡輪胎。據雙錢股份相關人士透露,“雙錢股份并不差錢,米其林入股10%更好,我們希望和米其林在資金和技術上都有合作,但主要是在股權上。這對于增強公司核心技術實力和提高回力品牌的影響力都十分有利。”
華融證券汽車分析師趙宇認為,雙錢股份發展乘用車輪胎可以有效地規避其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尤其是面對錦湖輪胎已失市場份額的天賜良機,不排除雙錢股份搶占錦湖輪胎已失去市場的可能性。
公開數據顯示,錦湖輪胎在國內乘用車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五分之一,其輪胎問題被曝光后,市場份額急劇下降。這部分市場份額的丟失讓一些企業躍躍欲試,雙錢股份便是代表之一。
“雙錢(股份)能否抓住輪胎市場多事之秋下的機會,很難說,畢竟機會稍縱即逝。況且,錦湖也不是真的一敗涂地。但是,雙錢進入乘用車輪胎市場的決策是沒有錯的。”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建議雙錢在前期要積極爭取國內知名汽車廠家的配套資格,按照整車的設計同步設計配套輪胎,獲得一筆穩定的市場收益才能走得穩。”
格局生變
雙錢重返乘用車輪胎市場,與國內輪胎市場正發生的深刻變化不無關系。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輪胎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規模約為80億美元,占世界輪胎市場份額的9%。但是在遭遇天然橡膠和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居高不下以及中美輪胎特保案的不利情況下,輪胎板塊的營業收入增長和凈利潤增長幅度都在收窄。
“美國2009年實施的特保案已經令我國輪胎企業的出口量持續下滑。”羅小明表示,中美輪胎特保案實施后的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下降了23.6%,2011年上半年其進口量繼續同比下降6%。
銷量下滑的同時,輪胎行業的利潤也在縮減。上述分析師趙宇稱,相對于整車生產,汽車零部件行業集中度較低,且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利潤率僅為7%左右;相比之下,外商獨資/合資企業的銷售利潤率為11%左右。“因此,對于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而言,引入國外高端品牌將是企業從飽和競爭中突圍的有效手段。”
與趙宇持相近觀點的還有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鞠洪振。鞠曾公開表示,本土品牌將原來應用在海外市場的先進輪胎設計、生產技術應用在國內銷售的輪胎上,并通過加強品牌建設、開拓營銷渠道、提升附加服務等措施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將顯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
其實早在錦湖輪胎質量問題被曝光的時候,中國輪胎的市場格局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今年5月,受“錦湖門”影響,德國大陸旗下的馬牌輪胎便叫停了其在華代工項目。
“(輪胎業)洗牌短時間應該不會出現,市場沒到最壞的時候,售后市場可提供利潤來源,但出口型中小企業可能受沖擊。”《蓋世汽車》主編吳碩成分析道。
“‘特保案’一方面直接限制了中國輪胎對美出口,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國輪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和生存的能力。”羅小明表示,“市場競爭發生變化和提升,輪胎企業才能意識到需要提高技術含量來降低產品成本。”
如今,錦湖輪胎已失城池,雙錢股份虎視眈眈,本就競爭激烈的輪胎市場,越來越具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