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匹茲堡(Pittsburgh)之前,我們一直以為即將看到的,是一座充滿現代化工業感的“鋼鐵城”。
PPG總部大樓
由于坐落在阿勒格尼河、莫農加希拉河與俄亥俄河的交匯處,這里歷史上就是美國鋼鐵工業的中心,有“世界鋼鐵之都”之稱。
然而當記者真正踏入這座城市時卻發現,寬敞整潔的街道,稀稀朗朗的行人,風格奇特而又和諧共存的建筑群,兼具悠久的歷史記憶與現代化的都市景象,不時給記者驚喜。
2009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峰會選擇在匹茲堡召開。這是G20峰會首次在一國首都之外的城市舉行。當時,白宮方面的解釋是:選擇匹茲堡作為峰會的主辦城市,是因為匹茲堡是重工業基地向多種產業基地轉型的成功范例,是一個從危機中重生的典型。
這一切,都讓我們聯想到廣東正在進行的艱難轉型。采訪中記者發現,二戰后匹茲堡城市改造過程中的種種細節,均與當下的廣東有著太多驚人的相似。而在2008年的美國經濟衰退中,匹茲堡不僅沒有受到次級債務危機的太大影響,經濟穩健發展,而且失業率不升反降,成為全美少有的幾個在全球經濟衰退時仍能保持財政盈余的城市,更堅定了我們對廣東轉型之路的信心。
進入匹茲堡城之前,我們的汽車穿過一條隧道,黑暗中的轟隆聲似乎預示著精彩華章的前奏。果然,眼前豁然開朗,一座“長”著4個角的猶如魔幻城堡般的全玻璃幕墻大廈躍入眼簾,全車的人不約而同地“哇”地一聲發出贊嘆。
這就是PPG工業公司的全球總部基地。由一座修長挺拔的主樓與5棟同樣設計風格的副樓組成,廣場中心則是PPG公司紀念碑和噴泉。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具有后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竟是在上世紀80年代落成的,當時還獲得過幾項建筑設計大獎。
如同具有超前設計理念的總部大樓讓人過目難忘一樣,PPG公司的發展歷程也同樣具有前瞻性:從最初的平板玻璃生產商,到后來的涂料、玻璃纖維及化學品及特殊材料的供應商,PPG的轉型歷程與匹茲堡這座城市的改造,相互促進,又相得益彰。
中國是亞太市場重中之重
在PPG介紹的資料上,記者看到一張地圖,那是PPG在中國的辦公樓、研發中心和工廠所在地,上面布滿了紅點,遍布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省份。
可能不少中國民眾對PPG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對于PPG的客戶卻是耳熟能詳。在中國,PPG汽車涂料的主要客戶包括大眾、通用、奔馳、東風雪鐵龍、標致、奇瑞等,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使用PPG的汽車涂料產品或技術。
理查說,在過去十多年來,PPG在整個亞太區的銷售額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其中中國市場更是重中之重。去年,中國在亞太市場的份額占到48%,今年還將超過60%。
企業轉型至今沒有遺憾
盡管在創建之初,PPG的名字就是“匹茲堡平板玻璃公司”(Pittsburgh Plate Glass)的縮寫,但在如今的PPG工業公司的產品結構中,涂料已然是主要業務,其表面涂料、工業涂料及建筑涂料等業務加起來超過74%,而PPG賴以起家的玻璃業務僅占7%。
理查告訴記者,PPG的這一轉型,主要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期間完成。“因為我們是一家偏向技術研發型的公司,但在當時,玻璃及窗戶產品已經越來越商品化,創新技術和產品很難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我們不斷把重點轉向可以創造高附加值的化工涂料,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求增加更多價值。”
如今,PPG在涂料很多細分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汽車原產漆、汽車修補漆排第一,船漆、工業防護漆是第二位,但玻璃產品只是大范圍參與而已。理查說,PPG上一個十年大量的業務增長來自于收購和投資,其中相當部分是在中國。
理查說,正是依靠轉型后的業務部門所獲得的巨額盈利,產生很多現金流,才得以有資金投入更多的涂料和光學的產品研發中去,如今PPG公司80%的盈利來自涂料和光學產品,“我們正在轉型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他突然冒出一個很“中國式”的表述。
但是轉型的動力從何而來?理查說,他們擁有很強的技術研發力量,每年會投入全球銷售額的3%用于研發,而研發又能帶來新的市場份額,當發現業務有空缺時,他們就會進行收購。研發與收購,成為推動PPG業務不斷轉型的兩股力量。
談及廣東企業正在進行的轉型,南方日報記者問理查,是否有過那種“舍與得”的博弈?當初退出玻璃制造這一熟悉的傳統制造領域,如今是否有遺憾?理查很輕松地說,不會。
他說:“對于大公司來講,時刻要想到未來的發展,哪些是能促進發展的最好一部分,還要考慮到對社區的貢獻,為員工提供好的工作環境,同時要回報股東。我們要永遠保持前進的姿態。”
PPG轉型與匹茲堡分不開
其實只要研究一下匹茲堡的歷史就會發現,PPG的轉型,只是匹茲堡這座“老鋼鐵城”涅槃重生的一個縮影。
理查感慨地說,1865—1945年期間在匹茲堡發生的事情,有點像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19世紀末的匹茲堡以鋼鐵工業為主,煤炭資源豐富,有發達的河運交通,1883年建立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是美國第一家玻璃工廠。到了20世紀上半葉,匹茲堡作為美國的鋼鐵生產重鎮,鋼鐵產量占全美的1/3以上。但匹茲堡也為高能耗、重污染的鋼鐵工業付出了環境的代價。
1955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匹茲堡人發現,清潔的環境和空氣更重要,他們希望城市能變得更干凈。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鋼鐵工業大幅衰退,大量鋼廠關閉、失業人數激增,匹茲堡滑入低谷。
上世紀70年代末,是匹茲堡變化最大的時期,鋼鐵工業不斷轉移到生產更高效而成本更低的亞洲各國,就像20世紀初美國把紡織業從東面北面向南面轉移一樣。隨后,這座城市發起了“復興運動”,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其他行業的投資者相繼出現,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匹茲堡已成為囊括鋼鐵、機電、醫藥、金融、教育、新能源、信息技術等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匹茲堡還匯集了匹茲堡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30多所知名學府,擁有全美著名的匹茲堡醫療中心。漸漸地,匹茲堡從一個生產型城市,轉變為一個服務型城市。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你在這里看不到煙塵的原因。”理查說,匹茲堡的人口也在1945年達到最高峰后,再也沒有超越過。
而PPG也從匹茲堡的轉型中獲益匪淺。理查說,匹茲堡強大的高校研發能力,所轉化出來的成果,又轉化成很多大公司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運營,PPG也借機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吸引很多有才華的科學家。“PPG的轉型與匹茲堡這座城市是分不開的。”理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