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訂單基本正常,銷售也比較穩定。”近日,對于“錦湖輪胎部分城市銷量下滑20%—30%”的報道,錦湖(中國)輪胎銷售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趙華僑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確信,需要核實”。
雖未透露銷量下滑的具體比例,但趙華橋承認與“3·15”之前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來自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錦湖輪胎的產量達到635萬條,基本與去年持平。從數據上來看,“返煉膠事件”過去半年,錦湖遭遇的質量危機似乎有所平息。
然而,在錦湖風波漸趨平靜的表象背后,其實掩藏著另一股暗流:“大家都在用,只是比例大小不同而已。”業內專家表示,這是輪胎企業集體失聲的默契所在。
余波不斷
在經歷天津工廠返煉膠、長春工廠工人罷工、南京工廠污染等一系列事件后,經濟學家賈康的微博控訴讓錦湖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給出鑒定報告。”當記者問及事故調查進展時,趙華僑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這樣表示。
9月1日,經濟學家賈康及家人駕車行駛于京滬高速滄州德州段時,車輛爆胎,發生車禍受傷。此后,賈康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上發表微博講述此事,并控訴錦湖輪胎,疑因其質量問題致車禍發生。
事實上,不少車主都遭遇了類似賈康的車禍事件。而更為常見的是,很多車主的錦湖輪胎出現了開裂、鼓包等不同程度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返煉膠事件,錦湖南京工廠“懸而未決”的搬遷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
7月份,錦湖南京工廠被南京市環保局列為市重點污染企業并在“搬遷”之列。最新的消息是,錦湖南京工廠將于明年底開始搬遷,新工廠選址初步定在江北化工園區。
此前,受返煉膠事件影響,錦湖天津工廠的多張3C認證證書被叫停。而在隨后的6月份,錦湖又重新拿到了8張3C認證證書,證書截止日期為2014年10月29日。
“若不是返煉膠事件被曝光,錦湖南京工廠有可能都不會搬遷。”有知情人士表示,返煉膠事件成為錦湖的“小辮子”。
地位難撼?
對于幾乎未受影響的錦湖產量數據,汽車業資深分析人士賈新光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最為直接與現實的原因是,“錦湖的輪胎產量大,其他廠家無法替代。”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提供的中國輪胎企業2011年上半年的產銷量統計表顯示,錦湖南京工廠的子午線輪胎產量為635.9萬條,相比去年同期的639.5萬條略微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錦湖輪胎全球銷售額達到3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三,僅次于韓國本土和北美,接近20%。列入輪胎分會統計的2010年度輪胎產量前10位企業中,僅南京錦湖一家就以1278萬條的產量位列第6位。
返煉膠事件發生后,部分汽車廠商雖然降低了錦湖輪胎在整個配套輪胎中的使用比例,但是這一數值仍然不小。
“汽車廠家仍然使用錦湖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其它輪胎廠商的產能不一定能保證,由此會造成供應鏈的問題。”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切換新供應商的品質與價格能否有保證也比較難。
“錦湖采取了轉移生產的策略。”賈新光認為,把天津工廠的訂單拿到了南京與長春工廠生產,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訂單的流失。
此外,錦湖還實施了一系列改進措施與宣傳推廣活動,對消費者的信心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玉蓮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嚴格來講,錦湖的做法無關對錯,其實這已經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
“大家都在用,只是比例大小不同而已。”賈新光表示,這也是事件發生后,輪胎企業集體失聲的默契所在。
“歷史容易被遺忘,中國的消費環境尤其是這樣,再加上錦湖還在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形象。”陳文凱認為如果丑聞不再繼續,在兩到三年的時間內,錦湖可重塑信心。
然而,陳文凱也表示,錦湖今年的事件,給了其它競爭對手較大的機會,加上同為韓系的兄弟韓泰的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損,給了其它國際國內品牌以切入或加大中低端配套市場份額的機會,市場競爭格局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內有所改變。
近日,米其林宣布與雙錢集團在安徽省無為縣合作生產乘用車輪胎,一期產能初步規劃為每年600萬條以上乘用車輕卡輪胎,在中外合資公司成立日起的5至8年內,將建成每年1500萬條以上乘用車輕卡輪胎的最終產能。
疑案待解
“現在(錦湖返煉膠事件)說不清了,行業里也不說了。”在賈新光看來,錦湖返煉膠事件似乎成了一樁疑案。
疑案的背后是我國輪胎行業標準與相關懲罰機制的缺失。
原化工部在1991年和1998年曾多次修訂過輪胎工藝技術規定,其中對返煉膠都有明確要求:根據產品部位和工藝的不同,摻用比例不大于20%和30%。
然而,在1998年化工部被撤銷后,行業就沒有再統一修訂過輪胎工藝技術規定。并且,這個規定既不是行業標準也不是國家標準,僅僅是個技術規范,不具有強制性。
目前,各個企業的輪胎工藝技術規定,是在過去規定的基礎上,由廠家按照各自的工藝和設備情況制定標準。
返煉膠事件發生后,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就表示,對于返煉膠的添加比例,行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出臺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錦湖一定接受。
賈新光呼吁,眼前的當務之急便是修訂輪胎行業的標準,尤其要嚴格規定返煉膠摻用的比例范圍。
目前,包括返煉膠摻用比例在內的輪胎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
記者了解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在進行輪胎行業標準的修訂,即在原來工藝技術規定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一個工藝技術規范。“正組織專家研究確定返煉膠的摻用比例,肯定要比老的規定更加嚴格。”該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幾大知名品牌輪胎召回記錄
米其林:2006年1月,由于輪胎可能在側壁產生鼓包,導致輪胎震動和迅速失壓,存在交通事故隱患,米其林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對255/35ZR20 97Y Extra Load輪胎進行召回,涉及輪胎總數6500條。
倍耐力:2009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披露,法拉利瑪莎拉蒂汽車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賽車車型,而缺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車輛所安裝的識別標記為 DOT “XB”的倍耐力后橋輪胎的生產工藝不符合規范。
普利司通:據外媒報道,2010年6月,普利司通美洲輪胎運營公司自愿召回4097條某型號載重輪胎,據稱這些輪胎在胎側磨耗指示凹痕處可能存在問題。
固特異:2010年9月,由于存在漏氣虧氣的問題,固特異在美國召回旗下鄧祿普11994條問題輪胎。
韓泰:2011年1月,因“輪胎的胎壁性能低于規范值,輪胎可能產生早期磨損,有爆胎風險”,韓泰在美國實施輪胎召回。5月,中國多名車主在汽車論壇上反映韓泰輪胎有爆胎或鼓包現象。6月,韓泰方面宣布召回問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