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前,工作人員為仿真人穿好消防服。
實驗中,穿上新型阻燃材料消防服的仿真人被烈焰包圍。
實驗完成后,消防服未發生材料破損、卷曲收縮。
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消防服面料,甚至縫紉線,都采用名為“間位芳綸”的高性能纖維,但這種纖維材料多年來受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東華材料學院胡祖明教授團隊經過十多年攻關,實現“間位芳綸”系列產品的國產化。用它制作的防火服裝,短時間內能承受220℃高溫,并維持織物形狀,不發生融滴現象,而且在近400℃時還會分解形成碳化層,有效阻隔高熱量傳遞。此外,它還能用作高溫過濾材料,將火電、垃圾焚燒產生的黑煙“漂白”。
“真金”需要火煉,胡教授遇上了東華服裝學院李俊教授,后者新研制的燃燒假人系統正好能為“火衣”提供真實的火場“烤驗”。據悉,作為我國首創的仿生 “火人”,這套人體模型根據中國男子體型特征,可模擬站、坐、跑、匍匐等多個動作和姿勢,全面測試消防服的“實戰能力”。
6秒之后,實驗結果揭曉:這身防火服離焰即熄,未發生材料破損、卷曲甚至收縮,表面還結成了一層硬硬的隔熱盔質。兩位教授對此表示滿意,但還要進一步分析測試數據。因為假人的體表如同拼圖一般,每個部位都須評估皮膚是否遭到燒傷及燒傷程度,科學測定服裝的熱防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