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9月19日,全球內科學頂尖期刊美國《內科學年鑒》(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學科寧光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高水平的尿雙酚A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名詞解釋:雙酚A,主要用于生產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產增塑劑等精細化工產品。廣泛用于飲料包裝、奶瓶、水瓶及其他數百種日用品的制造。
受訪專家:畢宇芳,上海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糖尿病流行病學課程組負責人,寧光科研團隊核心研究人員。
雙酚A是什么?
對于這個化學名詞,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但如果說飲料包裝、奶瓶、收銀條等日用品中都有雙酚A的身影,大家一定感覺司空見慣。作為增塑劑的一種,因雙酚A及其他增塑劑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風險,卻始終風波不平。
今年5月,臺灣近900種食品查出含有增塑劑。飲料危機未平,奶瓶危機又至。因研究顯示雙酚A或對內分泌產生危害。5月30日,衛生部公告表示,與嬰幼兒食品接觸的包裝材料中禁用雙酚A。
如今,上海瑞金醫院專家的研究為雙酚A對成人健康的影響敲響了警鐘——調查顯示,中國87.7%的40歲以上人群尿檢出雙酚A,而高水平的雙酚A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
調查——
9成國人尿檢含雙酚A
在國外,關于雙酚A的大樣本人群研究非常少。寧光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3423名40歲以上的社區人群中,測定了研究對象的尿雙酚A水平與血糖水平。結果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87.7%可檢測到尿液中的雙酚A水平,平均水平為0.81ng/mL。
影響——
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
其實,雙酚A很容易被吸收,通過飲食、呼吸、皮膚接觸等就能被人體少量吸入。當使用塑料產品盛裝熱飲、微波加熱時將增加吸收量。而研究發現,較高水平的尿雙酚A(>1.43ng/mL)的人群會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高水平的尿雙酚A對健康尤其是成年人血糖代謝紊亂的影響應該引起關注”。畢醫生說。
防范——
避免使用塑料制品
盡管成人吸入雙酚A后90%可以通過尿液排出,不過,畢教授仍建議人們盡量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微波加熱飯盒,盡量購買玻璃質嬰兒奶瓶。
鏈接——
食:泡泡糖類要少吃
泡泡糖中含有DPOD和BPOG兩種增塑劑,它們都是有毒物質,要少吃泡泡糖。同時,少用塑料杯喝水。熱水會讓塑料杯中的增塑劑等有毒化學物質溶解到水中。
用:買食用油選小包裝
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厲曙光教授研究發現,塑料瓶裝油容易引起增塑劑溶解,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盡量采用玻璃、陶瓷類器皿盛食用油,購買時盡量買小瓶包裝,以便短期內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