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陸集團董事會主席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
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德國大陸集團董事會主席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Dr. Elmar Degenhart)最近在上海接受網易財經訪問時表示,其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的市場發展,預計2020年會形成比較可觀的市場規模。
同時,大陸集團制定了其在中國市場極具雄心的發展計劃--在未來幾年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目標要實現在去年基礎上的翻番(由20億歐元翻倍成40億歐元)。為實現這一龐大計劃,大陸集團正努力加快在產品線、人力資源和投資規模等方面的推進力度和布局。
看好十年后中國電動車市場
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表示,大陸集團的新能源汽車設備要實現量產目前在技術層面已經沒有障礙。"我們最近為歐洲一款量產純電動車提供了配備的整合電動車設備系統",在中國大陸,"我們也可以實現這種設備系統的量產"。
未來要實現電動車的大范圍推廣和應用,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認為,這主要取決于成本下降速度和幅度。"目前在歐洲,純電動車比傳統應用內燃機的汽車,在成本方面要高1.5萬歐元/輛。未來成本下降速度和幅度將決定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在中國尤其如此。"
事實上,大陸集團在中國已經開始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可以量產的零部件,并且正在進行產品線方面的準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就會形成"可觀的規模",前提是,如果中國政府在政策、立法和資金三方面有足夠力度的支持。
"在政策和立法方面,到2016年或2018年,如果能夠在一些大城市劃定區域,這些區域內,只能行駛電動車,這樣的政策出臺的話,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將產生積極推動;在資金上,因目前電動汽車的開發成本很高,如果政府能夠在開發方面有一定的補貼,這種補貼也要惠及消費者,并且政府應保持這種補貼在一定時間階段內的延續性。"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解釋。
盡管大陸集團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但無論在歐洲還是中國,其新能源零部件設備業務的銷售規模相比與其整體銷售規模而言,仍非常小。據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介紹,目前大陸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售額為數億歐元。
今年在中國將加快擴員速度
大陸集團制定了其在中國區的雄心勃勃的銷售目標--在未來幾年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目標要實現在去年基礎上的翻番(由20億歐元翻倍成40億歐元)。
為實現這一龐大計劃,大陸集團正努力加快在產品線、人力資源和投資規模等方面的推進力度。
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表示,為確保目標的順利達成,大陸集團最近正在中國大陸包括上海在內的各個城市推進人才和人力儲備工作,計劃今年在現有的1.4萬中國員工基礎上增加25%的員工。
在投資規模方面,今年大陸集團在全球新增投入資金共18億歐元,這筆資金中的大部分將投向新興市場,其中中國是重點。
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表示,最近大陸集團在合肥、濟南和長春均有不同的動作,包括大陸馬牌輪胎在合肥設立中國的第一個輪胎生產基地,集團在濟南設立了一個面向商用車和售后市場的電子零部件工廠,并且正在推進長春原有工廠的擴張工作。此外,大陸集團旗下隸屬橡膠集團的康迪泰克事業部正在籌劃建立一家新工廠。
今年欲實現295億歐元銷售額
去年大陸集團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今年大陸集團的全球銷售額目標是至少295億歐元,預計同比增長13%。其中,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149億歐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7.6%。其中,息稅前利潤達到13億歐元,同比增長26.7%,息稅前利潤率為8.6%,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去年大陸集團銷售額達到260億歐元,同比增長30%。之所以這個增速如此之高,據大陸集團董事會主席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介紹,"這主要是因為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致使銷售額當時的同比增速基數較低。盡管橡膠業務由于原材料價格在2010創下記錄而使成本比去年增加了7億歐元,但集團全年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率仍達到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