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臺灣塑化劑事件”出在增塑劑的違法使用上,但也給內地增塑劑生產行業敲響了警鐘。9月1日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增塑劑行業工作座談會上,與會專家針對增塑劑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將遇到的挑戰展開了熱烈討論并達成共識:增加增塑劑的綠色科技含量,研發使用安全、環境友好型增塑劑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課題。
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增塑劑行業大國行列,然而在進軍世界強國的道路上,整個行業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全國增塑劑行業協作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正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增塑劑行業中一部分企業無序發展,行業產能增長過快,產品品種單一,環保型、功能性強的增塑劑產品研發進展緩慢。
增塑劑行業協作組組長司俊杰也指出,目前增塑劑行業現狀是:單個企業規模小、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差;原材料消耗高、能耗高,“三廢”排放量大;原材料資源緊缺,主要依賴進口解決,受上游石化企業和國際貿易商的壟斷,市場價格常年倒掛,行業效益極差;國家無相關產業政策,進入門檻低,重復建設嚴重,產能嚴重過剩,市場惡性競爭,行業步履維艱;進口量居高不下,嚴重沖擊了國內市場,出口量較少,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十二五”開局之年,增塑劑行業面臨著加快推進“調結構、轉方式”的壓力。增塑劑行業協作組專家委員會委員隋昭德表示,產品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尤其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所占產量份額太大,要加快增加環保型增塑劑。另外,有關部門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控制DBP、DOP的再投資、再建設,以免產生更大的問題。劉正認為,國家一方面應明確產業政策,積極引導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應給予資金資助,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
據了解,在增塑劑產能結構中,苯甲酸類品種占到總產能的80%以上,環保型增塑劑品種產能不足20%。在我國市場消費結構中,苯甲酸類占到市場消費總量的85%左右,而環保型增塑劑的市場消費量不足15%,且大部分用在出口塑料制品中。全球目前已商品化的增塑劑品種達500多個,而我國商品化的品種不足50個,且高端產品以進口為主,嚴重影響了我國相關行業的正常發展。增塑劑行業協作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夏巨敏表示,我國增塑劑行業應加大科研力度,增強行業話語權。
司俊杰預計,今后幾年我國環保型增塑劑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發展前景比較好的綠色環保型增塑劑有以下幾大類:高碳醇酯類增塑劑、檸檬酸酯類增塑劑、環氧類增塑劑、聚酯類增塑劑、生物降解類增塑劑。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蔣平平教授也談到,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對塑料助劑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近年來對植物油基增塑劑新應用領域及新的氧化技術成為研究熱點。
河北日化工業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石萬聰認為,國際上目前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管制”,對我們也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在“被管制”的時代,我們已開始起步研發能部分代替“被管制”的鄰苯二甲酸酯的環保增塑劑。同時,在江南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共同參與下,浙江嘉澳、江蘇雷蒙、廣州海洱瑪和新錦龍等企業已初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