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11亞洲先進聚合物加工聯合研討會上獲悉,目前國內廢橡膠廢塑料的循環利用技術已經完全成熟,并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廢物加熱后將裂解為碳、油、氣等資源,輪胎將最終變回燃料油。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循環利用技術和設備在國內推廣還比較難,幾乎全部出口到國外。
黑白垃圾可循環利用
“我們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技術和工藝,將廢橡膠分解為能循環利用的四種資源。”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學院院長汪傳生介紹,這種方法也被稱為化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加熱將廢橡膠裂解為碳、燃料油、氣和鋼絲,分解后的氣體可接著燃燒為后來的廢橡膠進行加熱,分解后的碳還可以用來制作油墨、保險杠等。由于天然橡膠是脂狀的,也可以變為油狀,而合成橡膠本來就是油狀的,由這些原料制成的輪胎在廢棄后還將變回油。
據了解,這種技術和工藝不僅能用于廢橡膠的回收利用,連讓人頭痛的白色污染塑料袋也能輕松分解。
減少污染還能生成資源
“國外在廢塑料和廢橡膠處理方面沒有中國做得好,主要是沒有解決結交問題和氯離子的脫除問題。”汪傳生介紹說,在2005年的時候學院與企業合作進行研究,在經過兩年的研究后終于克服了這兩個問題,出于保密的需要,這個技術一直不太為市民所知曉。
“現在很多廢橡膠和廢塑料等的處理還是比較原始的方法,有的是直接掩埋,有的是焚燒發電,有的完全是焚燒了事,還有的就是用土法煉油,在這個過程中容易產生有害氣體。”據汪傳生介紹,使用新的化學方法來處理廢橡膠和塑料袋卻非常環保 ,既不會產生任何有害氣體,還能生成有用的資源,優勢非常明顯。
多數出口,國內推廣難
據了解,在此項技術研發成功后,多數都用于出口國外,德國等很多國家都從中國進口設備。“現在國外對廢橡膠的處理主要是通過裂解生成油,但是國內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汪傳生介紹說,“在國外 ,扔掉一個輪胎也是要交錢的,政府在廢橡膠和塑料袋的循環利用方面政策支持比較多。”而在國內,這臺設備的價值在1000多萬元,對很多企業來說都不是個小數字,加上沒有政策支持,很多企業雖然有意向,卻最終很少有這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