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穩健的經濟政策使大量熱錢涌入中國,通貨膨脹的問題逐漸顯現,輪胎制造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又加上近幾年來,東南亞自然災害頻發,天然橡膠供不應求,以及我國貨幣政策的變動,使得我國輪胎廠商的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國際上許多知名輪胎制造商已經大幅度上調輪胎的零售價格,但是我國輪胎制造上卻處在上調價格就會喪失市場份額的困境中。雖然我國輪胎行業目前來看發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但是危機與機遇總是并存的,我國輪胎行業在困境面前應保持樂觀態度。
國際輪胎制造巨頭已經看準了中國廣闊的市場,世界前十強幾乎都在中國已經啟動了輪胎項目。我國的輪胎制造技術只能算是中低端,與發達國家的知名輪胎制造商相比,不論是技術上還是產品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國際輪胎制造商在中國重返擴張道路進一步激化了我國輪胎市場的競爭。歐盟在提高了準入水平后,我國輪胎產品幾乎達不到標準。而亞非等國家對我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也影響了我國輪胎行業在海外開拓市場。我國輪胎行業的發展一時間困難重重。
面對困難,中國輪胎行業應該認清本土產品與外資企業產品的差距,在差距上下工夫。我國輪胎行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一直都比較弱,面對國外同行的競爭,應該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消化吸收為我所用,同時在輪胎產品的質量上嚴把關。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分,輪胎的質量關乎到消費者的安全。我國輪胎在國內市場受到挫折的原因就是質量上不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只有先提高自身實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浪淘沙,相信在重重困難云開霧散后,我國的輪胎行業將遵循優勢劣汰的市場規則,只有自身實力足夠強勁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立足。我國輪胎制造商應該抓住產品升級的機遇,推進研發工作,把握產品質量,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