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美國海軍新調派航母已抵達海灣地區
伊朗駐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代表穆罕默德·阿里·哈提比警告,其他海灣產油國如果在西方制裁伊朗石油貿易的情形下提高產量,后果“不堪設想”。
發警告
伊朗《東方報》15日刊登文章,談及西方可能施加的經濟制裁。伊朗駐石油輸出國組織代表哈提比說,如果伊朗原油遭禁運,其他海灣國家不應增產補缺。
“我們不會認為這些舉措友好,”他說,“如果海灣其他產油國決定替代伊朗石油,那么它們將為所發生的承擔責任。”
他隨即話鋒一轉,稱如果這些國家不與西方合作,不增產原油,“那么90%的可能是什么都不會發生”。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日原油出口量大約為250萬桶。
西方國家近期加緊制裁伊朗,一些措施涉及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停止鈾濃縮項目為目標,美國去年年底單方面采取新一輪制裁措施,最實質部分針對作為原油出口“收賬”渠道的伊朗中央銀行;歐洲聯盟正在討論對伊朗原油實施禁運的可能性,近期可能宣布討論結果。
吁制裁
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5日說,他相信歐盟將制裁伊朗石油工業,制裁還可能涉及其他領域。
伊朗以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應對歐盟可能采取的石油禁運措施。這意味著,不僅西方國家無法從伊朗獲得原油,整個海灣地區原油總出口量也將受到影響。
“我們不能因伊朗的要挾或表態而擱置進一步制裁。伊朗正在發展(用作)軍事(用途的)核項目,這是一種愈發危險的情形,”黑格接受英國天空新聞頻道采訪時說,“我相信我們將在23日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對伊朗追加(制裁)措施,著眼石油領域,同樣可能涉及其他領域。”
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伊朗否認,堅稱核項目出于和平目的。
黑格先前表態,暫不考慮對伊朗動武,但不意味著英國持久排除軍事“選項”。
欲增產
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現階段日原油出口量為1000萬桶。
沙特《祖國報》15日援引石油大臣阿里·本·易卜拉欣·納伊米的話報道,“沙特能日產1250萬桶原油以適應全球市場需求,滿足消費國任何增長所需。”
法國外交部長阿蘭·朱佩先前說,一些產油國準備好增產補缺,平抑制裁伊朗原油出口對國際油價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