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對位芳綸領域而言,其最大亮點在于關鍵工程化技術的突破。據了解,對位芳綸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初開發成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僅美國、日本等極少數國家有能力生產。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幾十年的攻關,終于在對位芳綸關鍵工程化技術方面獲得突破,使國外對這一產業長達40年的壟斷成為歷史。
2011年6月13日,中國最大的特種纖維生產基地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該公司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年產1000噸對位芳綸產業化項目成功投產,產品正式上市。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工程于2009年10月開工建設,2011年5月30日順利產出第一個對位芳綸纖維滿卷。
另據了解,目前國內尚有多條正在建設的千噸級及以上規模對位芳綸生產線。
據蘇州兆達特纖科技有限公司芳綸項目總負責人劉兆峰介紹,他們研發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對位芳綸產業化關鍵技術,還啟動了千噸級對位芳綸纖維高技術產業化工程項目。其中第一期年產500噸對位芳綸生產線已在常熟市海虞鎮竣工投產,年產1000噸對位芳綸二期工程已進入全面安裝階段。
早在2008年,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對位芳綸項目就進行了環評公示,披露其主體工程包括年產3000噸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PPTA)裝置、年產3000噸對位芳綸長絲紡絲裝置等,其裝置位于江蘇省儀征市,項目總投資11億元,建設周期為2009~2012年。2011年3月,該公司千噸級對位芳綸項目工藝包通過了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高級顧問曹湘洪院士為首的工藝包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并將推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力爭建成千噸級對位芳綸生產線。
神馬集團對位芳綸纖維產業化研發項目辦(賽爾項目辦)自行設計建設的年產500噸連續法生產工藝試驗線已于2010年實現全線連續運行,并生產出了合格產品。該集團將利用該產業化技術建設年產1000噸的聚合和紡絲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