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馬鞍山環境監測緊跟經濟發展的腳步,其監測手段和技術不斷實現更新換代,成為新時期環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為經濟騰飛插上了“綠色的翅膀”,守護著這片蔚藍的天空。
四個監測點都可監測PM2.5
“今年年底,4個自動監測站將全部升級為‘2代’,明年起就可全部監測細顆粒物(PM2.5)。”對于環境監測,很多市民都非常關心馬鞍山何時能監測到PM2.5,馬鞍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李平表示,今年以來,馬鞍山市已經選取了2個自動監測點新上了2套PM2.5自動監測設備,并于今年2月份開始研究性監測運行,另外2個自動監測點也在儀器更新中,明年初就可全部監測到PM2.5。
“PM2.5到底是什么,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其實它是環境監測最新指標中的一個方面。”李平介紹,在對自動監測點更新換代以前,馬鞍山就可以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指標進行監控,而在今年年底設備更新完畢以后,馬鞍山就可對臭氧、一氧化碳、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氣象五參數、能見度等指標進行監測,以解決環境監測結果與老百姓感官不一致的問題,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實際上,馬鞍山的空氣監測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2年,馬鞍山就開始建設空氣自動監測系統,2004年初自動監測系統初步建成,天平服裝廠、慈湖二小、馬鋼動力廠、湖東路四小等四個自動監測點全天候監測著空氣質量,為環境管理提供及時準備的數據。
監測數據點點鼠標就可查
作為一個因鋼鐵而建起來的城市,馬鞍山工業企業規模多,在帶來GDP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給環境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過去幾年,為了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實現綠色增長,馬鞍山已先后配備了70多套水和氣自動監測設備,對重點企業進行重點監測。
談起環境監測時,李平自信滿滿地表示,馬鞍山的環境監測已經進入了“自動化”時代,如果想查看監測數據,只需要通過計算機就可以查出相關數據,特別是重點企業排放物的主要指標情況,都會被一一監測,“一旦企業排污情況有異常,就會派人趕赴現場進行勘查,這種監控方式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監測效果好。”
作為一名環境專家,在啟用自動化監測儀器以前,李平也曾經常帶人趕赴監測點開展環境監測,每三個月監測一次空氣質量,每次監測7天,有時就是住在旅館里,一邊照看儀器一邊監測空氣質量,既浪費人力、物力,也十分費勁。
李平說,近年來,馬鞍山先后完成了大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等系統建設,實現了現場監控向遠程監控的轉變,人為監管向數字化監管的轉變,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隨時了解全市的空氣質量和水質狀況等,同時監測項目也不斷增加,不斷滿足了日新月異的環境管理新要求。
低碳環保“砌”好企業綠色環保墻
作為國家環保模范城,馬鞍山一直沒有停下對綠色環保、節能減排追求的腳步。近些年來,這座城市的企業也將實現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的循環發展作為與城市共同發展的目標。
位于金家莊工業園區的恒達輕質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于2009年6月6日,是一家致力于新型墻體材料——集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馬鞍山市目前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最大的企業。
隨著國家加快對傳統紅磚淘汰的步法,加氣混凝土砌塊在建筑資源浪費的陣痛中破繭而出。經過幾年的推廣使用,逐漸成為被普遍使用的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墻體材料。恒達的廠長李長恩介紹說,作為現代環保建筑的主要用料,加氣混凝土砌塊擁有容重輕、保溫隔熱效果好、吸音隔音性能好、收縮值小、抗滲水性能好、可加工性好、抗震性好、耐久性強、耐火度高等環保優點。
“作為企業,我們希望能從墻體的根本上‘砌’好千家萬戶的‘環保’墻。”李長恩說,恒達作為馬鞍山企業的一分子,以“保護環境,造福人類,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為企業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希望為墻體革新貢獻力量,為生態城市的發展“添磚加瓦”。
生產環保產品為城市建設添“綠色”,自身生產環節同樣也要為城市節能減排添一份力。在恒達的生產車間,記者發現了很多暗道,原來這些都是用來引水的。李長恩告訴記者,恒達的生產用水基本實現了循環使用。無論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還是員工的生活污水,他們并沒有向外排出,而是引到自家建設的沉淀池,將里面的一些零碎的固體物沉淀再繼續破碎,按比例重新加入用作生產的原材料。而凈化后的生產、生活污水重新引入供生產之用。實現企業循環用水是恒達節能減排的一部分。
在馬鞍山,還有不少個“恒達”。節能減排,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一家又一家企業的點滴累積,匯聚成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的綠色波濤,奔騰不息,發展不息,生態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