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遍互聯網的歌曲、由韓國歌手Psy演唱的“GangnamStyle”(江南風格)中得到靈感,馬來西亞塑料協會制作了一段模仿視頻,旨在宣傳回收再生的好處,鼓勵公眾不要亂扔塑料袋。
這也是馬來西亞塑料行業廣泛開展運動,反對政府禁止發放免費塑料購物袋的一段小插曲。
亞洲各大塑料行業協會于10月23日在越南召開了會議,會上,馬來西亞塑料廠商協會(MPMA)展示了這段宣傳視頻,稱該國塑料業正利用YouTube和其他新媒體來影響年輕群體。
MPMA的秘書長C.C.Cheah說:“35歲及以下人口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70%。所以我們深知要借助多媒體和Facebook及Twitter的力量。無論我們做什么,都會以Facebook作為平臺!
這段45秒的視頻將專門放到YouTube和類似的網站上。
這段塑料宣傳視頻模仿了原版視頻中的舞步和有感染力的節拍,“江南”是首爾著名的高檔時尚區,在“江南風格”中,潮人裝扮的Psy和兩名舞者在一座空房子里迎著漫天飛舞的五彩紙屑和碎報紙邊走邊舞。
在MPMA的塑料宣傳視頻中,舞者在漫天飛舞的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中跳舞,一名清掃女工出來阻止。她阻止他們跳舞,厲聲要求他們把現場清掃干凈,并教育他們要養成回收再生的習慣,而不要隨手亂扔。
視頻結尾亮出了馬來西亞塑料業開展的“Don’t be a Litterbug(不要亂丟垃圾)”運動的宣傳口號及其在Facebook上的主頁地址。
Cheah說,MPMA制作這段視頻的主要目的在于喚起對亂扔垃圾的公眾意識,他們認為在這方面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
Cheah說,MPMA稱在視頻中未提及任何塑料袋禁令或對行業持反對意見的話語,但希望能夠帶來更多間接的益處。他同時也是位于吉隆坡的馬來西亞塑料生產商SeeHauGlobalSdn.Bhd.公司的副總經理。
他說:“如果我們在片中宣傳塑料袋不是問題,那么公眾會認為塑料是在為自己辯護,是在替塑料袋說話,所以我們改變了與公眾在環境問題上的溝通或表達的策略。”
Cheah說:“通過開展禁止亂扔垃圾的宣傳運動,并用很小的字體表明[行業團體的]贊助身份,這樣公眾就會明白塑料業對環境十分關心!
這段視頻由MPMA和合作方馬來西亞塑料論壇共同制作,約花費了5000美元,歷時2周制作完成。
行業團體已聘請了一家媒體咨詢公司,為一項耗資200000美元、宣傳塑料優點的運動提供支持。這家公關公司負責尋找新聞和流行文化中的熱門事件,隨后為MPMA聯系媒體。
Cheah說,這段視頻打破了塑料團體以往通過傳統渠道未能有效傳達信息的窘迫局面。
馬來西亞檳榔嶼州從2011年開始規定禁止發放免費塑料袋,隨后在這個有著2700萬人口的國家里,中央政府也在去年出臺了每周禁用一天塑料袋的規定。環保團體和一些政府官員目前還在積極游說將這一全國性禁令進一步推廣開來。
他說:“我們知道,作為塑料制造商我們并不是很成功,我們在溝通和表達塑料袋的優點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明白我們說的都是事實,但要改變公眾的負面印象絕非易事。”
把責任歸咎于塑料袋的并不只有馬來西亞。這成為了10月23日在越南胡志明市召開的亞洲塑料論壇上的熱點議題,該論壇是由12個亞洲國家的貿易協會組成的團體。
與會代表們聽取了菲律賓數十個本地政府是如何出臺塑料袋禁令,以及越南在年初如何開始對塑料薄膜和塑料袋制造商征稅的。
馬來西亞協會表示希望亞洲地區的其他協會借鑒他們的方法,這是有效傳遞信息的一種富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Cheah說:“這是一種打破常規、極富創新的公眾溝通方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借助新媒體遠比[傳統媒體]更節省成本。所以我們選擇了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