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是中國塑料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不僅實現了塑料工業規模上的跨越,一舉超越了德國、日本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制品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且在產業的定位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以加工傳統的初級消費品為主,向制造高層次消費品、功能性與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基礎材料過渡,塑料工業作為新興制造業的特征逐步顯現。同時,塑料制品工業產值翻番、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技術進步加快等特征也在塑料制品業的發展中凸顯出來。
產值增長鑄就世界塑料大國
據溫州當地媒體報道,位于溫州蒼南的南塑集團有限公司今年加大技術投入,1-9月產量1.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12%。同樣在溫州的新天地塑膠公司,1-9月的產量、產值和銷售額都實現了全面的增長,利潤率也由去年的2.1%提高到2.8%。此外,位于溫州平陽縣的晨光集團有限公司引進德國兩條BOPP特種膜生產線,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起了帶頭作用。今年前9月,晨光產量5萬噸,比去年同期提高4.82%,工業總產值超5億元,同比增長11.45%。
加大技術投入給溫州當地的塑料制品企業帶來了利潤增長,而溫州塑料制品行業產值的提升,只是全國塑料制品行業產值增加的一個縮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1-9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達到4112.6萬噸,累計同比增長10.2%,其中9月產量506.8萬噸,較去年同期上漲6.7%。
另據之前統計,2010年,中國塑料制品業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十一五”規劃的增長預期,實現了翻番以上的增長,2001年到2010年十年間實現了翻兩番的增長。
僅2010年,中國塑料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為1.42萬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0.06%,占輕工業總產值的10.27%,居輕工行業第一位。塑料制品產量為5830萬噸,“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0.1%。2010年1—11月份利潤620.0億元,是2006年的2.3倍;1—11月份利稅為925.2億元,是2006年的2.2倍。
有專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中國塑料工業史上綜合實力發展速度較快,發展成效顯著、技術進步大為提升的五年,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中國塑料制品業的產業規模、主要經濟指標、技術水平、從業人數在“十一五”期間得到長足發展,成為世界塑料大國。
降低電耗貢獻節能減排
“塑料加工業降低電耗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目前我國塑料加工業的單位產品能耗水平大致在500千瓦時/噸產品上下,而國際先進水平大致為300千瓦時/噸產品水平,節能技術有較大發揮空間。”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指出。
全球產量第一的注塑機企業——海天集團的銷售人員說法印證了塑料加工企業降低電耗的迫切需要,“通常來說,塑料加工過程中,電力成本約可占到產品總成本的1/3,電耗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率,所以節能型塑機特別受客戶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