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十八大代表、山東玉皇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書
近5年來,山東化工產品銷售收入先后邁上1萬億元和2萬億元的臺階,一家家化工企業挺進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山東玉皇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一。是什么讓這個8萬元起家的村辦化工廠發展成為合成橡膠行業的領軍企業和亞洲最大的碳五深加工基地?合成橡膠行業該如何健康發展?記者就此專訪了十八大代表、山東玉皇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書。
記者:王董事長您好,合成橡膠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需要練好哪些內功?
王金書:全球合成橡膠行業正處在一個產品逐漸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的時期。合成橡膠主要下游產品輪胎的結構正由斜交胎向子午胎轉化,由有內胎向無內胎轉化,低斷面、扁平化、大輪輞的轎車子午胎和無內胎載重子午胎等先進產品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高性能輪胎、綠色輪胎日益增多。相應的,也推動各主要合成橡膠品種技術升級換代、產業優化結構。輪胎業的綠色革命之火逐漸蔓延,要求傳統合成橡膠產業快速反應并且順利完成綠色轉型,而加大對高性能、高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投入和市場投放,壓縮和淘汰落后產能,進而促進產業轉型,是其走上綠色發展之路的第一步。因此,只有具備這種意識,才能在發展戰略上具備前瞻性的眼光,適時把握政策動向,搶占市場制高點。
記者: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才是企業需要的,請您著重談一談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王金書: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利國利民,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是化工產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建設生態山東是每一個化工企業的職責和使命。當前,傳統合成橡膠產業面臨整體產能過剩,其根本原因是可供選擇的、有經濟效益的技術線路太少。這與企業沒有足夠的動力,在合成橡膠產業科技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有很大關系。畢竟,很多地方企業在承擔巨大風險并投入大量資金后取得了技術成果,但卻拿不到示范項目,甚至被迫成為技術輸出者。這種情況下,今天的新技術,在一輪跟風照搬之后,就會成為明天的落后。所以科學合理發展一個企業,才能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才能做大、做強;有了方方面面的人才,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企業才能發展。
記者:目前合成橡膠重復建設的低端產品生產裝置多,產品出現同質化,產業應該怎樣科學發展?
王金書:我認為對于目前整體過剩的傳統合成橡膠行業,宜疏不宜堵。越是過剩行業,越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從事科技研發,這就需要切實有效的政策。所以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合成橡膠項目的立項審批中,應該明確支持參與技術研發和掌握知識產權的企業;同時,對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技術、新工藝,國家應支持其產權單位優先進行生產示范。要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認為,國企與民企各具特色,在成本控制、風險研判、市場感知上,民企要敏銳得多。由國有企業對現有的一些民營企業采取并購、參股等方式合作重組整合,可以吸收和借鑒他們機制靈活、反應敏捷、決策高效等優點,并發揮國企品牌過硬、管理規范、資金雄厚的優勢,實現兩種體制取長補短,這既是企業低成本快速擴張、做大做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發展的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可以開創一種國有資本引導民營資本的發展新模式,在實現共同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合成橡膠產業發展的遠景目標,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王金書:我認為合成橡膠產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在外部環境上,宏觀經濟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仍將存在,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強,需要我們時刻保持一個共產黨員清醒的頭腦。但我們更應該牢牢地把握機遇,黨和國家對山東西部開發的強力支持以及海洋經濟試點建設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我們將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繼續堅持“以合成橡膠開發為基礎主導、多元化引進互補發展”的既定戰略,搶抓機遇,直面挑戰。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為助推山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