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7日凌晨,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成功連任。然而,在經濟政策上主張政府必要時應干預經濟,向富人征稅,在外交政策上傾向于中間政策,在社會議題上主張醫改法案的奧巴馬成功衛冕后,國內塑料市場又將隨之發生哪些變化呢?
QE3推出緩解經濟下行 原油有望上漲
第一、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得以延續。在奧巴馬和羅姆尼的第一場辯論賽中,奧巴馬首先提出“投資再教育和培訓、開發投資新能源、給予那些在美國投資的公司減稅優惠”。然而,尚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中的美國經濟現階段復蘇依然緩慢,奧巴馬想要依靠經濟的增長來實現他的經濟主張顯然不太現實,而最終的結果最大可能就是進一步擴大赤字。這種情況下,量化寬松便成為不得不發的弦上之箭。
回首QE1、QE2,2008年到2009年實施QE1后,GDP增長率(環比,年率)曾從2008年四季度的-6.7%轉為2009年四季度的3.8%。但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實施的QE2效果則差些。2011年三季度增速反而低于實施前的2010年三季度。QE2實施三個季度期間,失業率降低了0.6個百分點。倒是結束后的三個季度期間降低了1.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當前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不是流動性不足,而是在結構上缺乏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整個經濟缺乏增長點。
雖然今年9月正式推出的QE3能否起到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就業的效果上仍有待觀察,但是,其對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影響卻不容小覷。美聯儲繼續向資本市場注水,使得美元走低引發市場對流動性泛濫的擔憂。因此QE3推出之后,大宗商品特別是工業品和貴金屬價格大幅上行,倫銅、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有望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奧巴馬“老調重談”中國出口市場受阻
2011年末,美國總統奧巴馬啟動連任競選活動,并將中美貿易分歧歸咎于中國。奧巴馬說:“我們阻止了蜂擁而來的中國輪胎,使一千多名美國人獲得工作。”奧巴馬用強硬的措辭宣稱未來會建立貿易執法部門,負責調查所謂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據了解,奧巴馬如果對中美貿易進行限制打壓,可能造成許多中國產品出口銳減。
奧巴馬的發言令許多中國企業倍感頭疼。就輪胎行業來說,未來將產品出口美國將變得不那么容易。重重打壓也許會使中國企業放棄美國市場。與此同時,這樣的言論讓中國企業對未來的美國市場呈現出擔憂的情緒。中國產品一直以來以質優價廉沖擊國際市場,如果美國對中美貿易進行限制和打擊,預計國內塑料、橡膠等很多行業將受到影響。
奧巴馬連任后是否會講口實演變成舉措,則仍需靜觀其變。
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 塑料企業受到出口沖擊
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相對更加“合作”。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中國議題已成焦點之一。從內容看,兩黨黨綱風格迥異,民主黨雖然也有對華示強之處,但總體上較為溫和理性,多次提到“合作”一詞,強調將繼續致力于與中國建立合作關系;從貿易方面看,共和黨的黨綱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并聲稱如果中國不改變貨幣政策,共和黨籍的總統隨時準備實施懲罰性關稅。第二場的辯論當中,奧巴馬談到,“就操縱貨幣而言,由于我們非常努力的推動中國,中國人民幣的幣值在我任總統期間已上升了11次。我們對中國施加了前所未有的貿易壓力……”。事實上,自2005年以來,中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上升了近三分之一。那么,人民幣升值對塑料相關產業的影響又表現在哪兒呢?
首先,人民幣匯率短期快速升值會增加塑料出口企業的多項成本,影響出口總量和企業的收益。其次,人民幣的匯率上升將會吸引大量國際投機資金流入,對于中國塑料行業的國際化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對很多國際企業來說,這方推進了他們進駐中國市場的步伐,這樣做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由于遠距離生產而造成的龐大的物流費用。同時,也大大地縮短了交貨期限。
人民幣升值也使出口企業生存環境惡化,國際競爭力下降。那么,在經濟轉型與經濟下行重疊的重要當口,升值勢必造成雪上加霜。塑料行業也是一樣,大部分的中國塑料加工企業都是反對人民幣升值的,但我們也需要理性看待這一問題,及早做出應對措施,令企業的產品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實力,盡可能地減少貨幣匯率的漲跌對于企業生存的威脅。同時,我們也呼吁政府和行業協會等部門能夠為企業著想,出臺相應的行業應對措施和企業優惠政策。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化工品后市下跌為主
大選之后市場焦點轉為“美國財政懸崖”。多數分析人士提到了年底即將到來的美國“財政懸崖”。除非美國國會采取行動,否則到明年年初,大約6000億美元的政府支出削減和增稅措施將會生效。同時,盡管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年底以前美國兩黨之間可以達成某種形式的妥協,但是投資者仍舊擔憂,一旦觸發財政懸崖,將使得在危機中苦苦掙扎的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同時,去年引發美國主權評級遭遇下調的僵局或將重演。而作為美國股票、債券最大持有國的中國又將如何應對呢?
對中國而言,美國迫在眉睫的“財政懸崖”才是真正的威脅。文章稱,在歐洲需求逐漸萎縮的情況下,美國已重新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11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達32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4萬億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7.1%,占中國GDP的4.4%。2011年中國對歐洲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8.8%,但這一份額在2012年已出現回落。因此,若美國步歐洲后塵陷入衰退,中國對歐美這兩大貿易伙伴的出口將出現萎縮,進而可能撼動全球金融市場。IMF的模型顯示,在最糟糕的情景模式下,美國GDP下滑4.8個百分點可能拖累中國2013年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如果金融市場的壓力大于預期,對中國的影響可能翻倍。
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市場人氣低迷。化學原料景氣復蘇,化纖行業低迷。投資建議:需求回升,關注三季報。9月化學原料PMI指數52.6回到枯榮線之上,新訂單、出口訂單和現有訂貨指數均表現良好,新訂單回升至歷史平均水平之上,出口訂單和現有訂貨均創造歷史新高點,內外需求均出現顯著復蘇趨勢。
對化學原料行業的后續行情保持謹慎樂觀。而化纖PMI的11個擴散指數均無亮點,下游產品和原材料庫存不足產生的補庫存行情已到盡頭;由于缺乏推動力連對化纖行業的年內復蘇前景不甚樂觀。
奧巴馬成功連任確定之后,考慮到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致力于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短期內國內塑料市場或許跟隨大盤、期貨及電子盤市場震蕩走高,但結合中國國情及季節因素的綜合考慮,筆者認為塑料市場真正回暖之路依然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