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發改委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變壓吸附脫碳系統放空氣回收節能改造項目按時建成,并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現場審核,這是阿斯德公司在其科技創新之路上樹起的又一座里程碑。為使公司能一直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阿斯德人認識到,技術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是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多年來,阿斯德公司一直堅持技改不停步,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要競爭力、要產出效益。利用公司煤氣生產優勢,引進美國最先進的甲酸甲酯法生產甲酸技術,上馬了當時亞洲最大的2萬噸/年甲酸生產裝置。投產后形成了在國內外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為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依靠自身科技力量,不斷對裝置存在的設計缺陷進行改進,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通過全面的技術改造和創新,取得了關鍵性的技術突破,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酸甲酯法生產甲酸創新工藝,成功實現催化劑國產化,使甲酸生產消耗催化劑由240元/噸降低到12元/噸,降低了甲酸生產成本;研制了新型規整填料,提高了甲酸產量,日產量由60噸提升至80噸以上,并實現了一氧化碳氣源的全面技術改造。通過技術創新,使公司2萬噸/年甲酸生產裝置超產40%,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創新技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同時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經過不斷的改造和創新,目前該公司甲酸生產規模達到15萬噸/年,位居世界第二。
在依靠自身科技實力的同時,阿斯德公司瞄準市場前沿,積極開發新項目——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建設5000噸/年尿素醇解法生產碳酸二甲酯工業化示范裝置,工藝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屬世界首創;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新上100萬噸/年控釋肥項目,實現了企業資金、設備管理優勢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人才優勢的最佳組合。
正是產學研聯合模式,使科技、資本、生產、人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目前阿斯德公司已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上海化工設計院、西南化工研究院、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安華陸工程公司、華東理工大學等十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技術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合作成立了“聯合技術開發中心”。先后與南化集團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了甲醇項目、與北大先鋒科技合作成功開發了高純CO項目、與中國華陸工程公司合作成功開發了甲胺項目、與四川天一科技合作完成了富氧氣化項目、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設計完成了尿素醇解法生產碳酸二甲酯的工藝、與北京大學北清創業科技合作成功開發了填補國內空白的3,4-二甲基苯甲醛、與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成功開發了TPS全廠管控一體化計算機系統等七項工藝項目。此外,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合作關系。
10余項新產品中6種填補國內空白;獨立承擔國家級科技計劃8項、省級科技計劃18項;獲國家優秀項目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項、泰安市級獎勵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申請歐洲國際發明專利1項;主持起草的《工業用甲酸》國家標準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阿斯德近年優異的成績單,也讓其近日順利被評為山東省第四批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