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遼寧省海城市政府召開的關于建設兩個精細化工產業園研討會上傳來消息,海城市計劃在騰鰲鎮和海城經濟開發區分別建設兩個工業園區,以促進全市化工產業發展。
據了解,海城市將首先在騰鰲經濟開發區建立染顏料精細化工產業園,計劃占地1.5平方千米,其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分三個方面:修建兩條園區公路、與環保局協商建造污水處理廠、開展集中供熱項目。該產業園將以科技研發和創新為平臺,并將周邊零散的化工行業向園區內集聚,做到統一管理,統籌規劃。該建設計劃已向省政府申請作為省級化工產業園,預期目標為年產值100億元。
同時,在位于海城市開發區海城市污水處理廠以西,計劃建設面積達3平方千米的鎂化工產業園,該產業園將依靠海城豐富的鎂礦資源,將以生產氧化鎂、硫化鎂等5種鎂制品為主,預期目標同為年產值100億元。
據介紹,在具體工作措施方面,兩座工業園都將以周邊骨干企業為牽動,并將積極與省內相關化工類高等院校實行對接,進行實質性合作,以求更好地促進兩園區的發展。預計到2017年,兩個產業園將 廣東、廣西地區的天然氣價改已歷時一年,業內人士反映,目前試點收效良好,但仍未實現上下游各環節的價格聯動。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認為,迫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壓力,2012年底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將進一步推進,并有望推廣。不過由于參考的進口液化氣和燃料油價格漲幅明顯,業內對于未來門站價格可能上升也表示擔憂。
明年有望推廣到其他地區
隨著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的不斷攀高,理順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實現天然氣定價市場化,對于提高進口積極性、保障天然氣供應有重要意義。據安迅思息旺能源統計,2012年底較2011年底,進口液化氣和燃料油的價格均出現了19%的漲幅,但兩廣地區天然氣的門站價格一直沒有調整,導致國內外天然氣存在較大價差。
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布兩廣地區的天然氣定價方法將按照“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即通過“市場凈回值”方法確定門站價格,門站價格與進口液化氣和燃料油價格聯動,再由門站價格倒推回上游的氣田出廠價格,下游的終端價格與門站價格進行聯動,這樣天然氣上下游的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
但安迅思息旺能源指出,在價改試點之后,中國氣田的出廠價仍然是由國家進行管理,而廣東下游終端銷售價格也并未完全放開,部分省市進行了聯動定價,而部分省市仍然需要召開聽證會來定價。
對此,該機構認為,之所以沒有形成上下游的聯動機制,主要是因為目前只有廣東省實施這樣的機制,只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價格改革機制,才能最終實現上下游的價格聯動。
“據預測,2012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有望達到30%左右,因此天然氣價格急需形成市場化的機制,以保障資源供應。同時,天然氣一省一價的呼聲較高,天然氣價格改革很可能在2013年逐步推廣到其他省市。”一位業內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