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開發這些頁巖氣資源,2011年下半年,波蘭環境部在全國各地發放了109個頁巖氣勘探特許權。其中大部分被外國公司或者它們在波蘭的子公司獲得,國際著名油氣公司殼牌、?松梨凇⒖捣剖、雪佛龍和道達爾都有所斬獲。
作為一個先前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波蘭的法律體系設定的大環境就是,國家資源的開采權由少數國有公司所有。而頁巖氣資源則成了外資和私人資本開放準入的特例。為了加快開發進程并引進新技術,波蘭允許國內的小企業和外國公司參與到頁巖氣開發中來。政府收取的許可費也相對較低,每平方千米在100歐元左右。
然而,正是這相對低廉的費用卻成了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反對頁巖氣開發的環保主義者認為,國家這是在賤賣國家資產,是腐敗的表現。2011年下半年的頁巖氣開采權拍賣中,有7人被指控為涉嫌行賄受賄。雖然賄賂丑聞所涉及的款項并不大,都是幾千或幾萬歐元,而不是動輒涉及幾十萬歐元的大案子,但是來自華沙的檢察官沃爾·德馬認為,這些指控的證據確鑿,不得不查。
頁巖氣開發的支持者認為,波蘭政府廉價出售頁巖氣勘探許可權情有可原。因為頁巖氣投資具有投機性質,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頁巖氣開發具有高成本、運作周期長、資金回收期長的特點。油氣行業呼吁政府要考慮到這些特點,出臺政策和激勵措施來降低開發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管理成本。
高成本是波蘭頁巖氣開發的一個難題。有估計稱,東歐國家的頁巖氣勘探和開發成本要比美國高很多。油田服務供應商斯倫貝謝公司稱,波蘭頁巖氣開發的成本會是美國成本的3倍之多。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也給出數據稱,歐洲的頁巖層平均深度是美國的1.5倍,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強大的鉆機,更有力的壓裂器等設備。另外,因為缺乏足夠的地質資料準備,油氣公司在波蘭需要鉆探更多試驗井來全面了解油氣盆地。這些差異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