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漏洞
國稅總局稱,擴征主要源于打擊避稅行為。而所有業(yè)內人士均明確指出,這是為了打擊調和成品油,因為它是國內市場中最主要的偷逃石油消費稅的產品。
在2008年底出臺的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guī)定,實行“費改稅”,取消原有的公路養(yǎng)路費、航道養(yǎng)護費、等六項收費,將其合并為燃油消費稅——汽油每升征收1元,柴油每升征收0.8元/升。為了逃稅,不法的經營業(yè)者一方面從國際市場以化工用油的名義采購燃料油等調和原料,另一方面建立專門的生產基地,生產銷售調和油。
調和油,顧名思義是兩種、甚至更多的石油產品通過某種工藝被調和進汽油或柴油中。只要調和油能達到國標,那么它就可以合法的在市場上進行銷售了。
“這些調和油中很大一部分產品就能逃避繳納石油消費稅,因此其成本比正常汽柴油至少便宜1000元/噸,但質量卻很有問題,這也是貴陽、岳陽、河南等地幾年前出現問題油的關鍵。”上述民營業(yè)者說。
對此說法,有石油央企技術人員予以了證實。他指出,在岳陽等地的問題油中,有不法者將化工用燃料油加入混合芳烴制成調和油。為使調和油達到國標,這些企業(yè)往往會在油中添加鐵、錳等金屬抗爆劑。而這些元素氧化安定性差、膠質含量高,往往會與尾氣中燃燒后的顆粒物、空氣粉塵等反應,生成油泥和膠質。粘附物越積越多,在高溫下形成堅硬沉積物,從而在汽車燃油進氣系統等部件,生成大量沉積物、從而使汽車出現問題。
“由于調和油中只有部分正規(guī)成品油,因此被調和進去的那部分燃料油、混合芳烴等就自然不用再繳納消費稅,從而實現了避稅的目的。”他說:“一般是6成正規(guī)油、4成調和油進行調配;但更劣質的甚至會是3:7。”
2010年底跨國巨頭嘉能可與高爾化學相關駐華高管被海關總署緝私部門拘留,其案由正是上述兩公司以“動力煤油”、“稀釋瀝青”等名義大量進口燃料油,再將這些燃料油加工為調和油等產品,并分銷給各地民營石油業(yè)者(詳見2011年3月25日本報頭版《兩跨國巨頭涉嫌近十年最大石油走私案》)。
“由于化工用油不需要繳納消費稅,因此嘉能可和高爾化學等逃稅額達10億元以上。現在兩公司均已繳納罰款,相關人員也已獲得自由。”上述民營業(yè)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