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對市場上的100批次食品包裝材料進行了隨機抽檢,結果顯示,有4批次受檢樣品不合格,主要問題為蒸發殘渣(4%乙酸)、熒光性物質兩項指標不合格。
蒸發殘渣主要針對塑料制品,是指用4%乙酸、65%乙醇、正己烷和水等4種不同的溶液,模擬塑料制品在使用過程中遇醋、酒、油和水等液體時析出殘渣的可能性。如果使用的原料質量低劣或者在生產中不恰當地使用添加劑,部分物質就有可能在接觸上述液體時遷移出來。這些殘渣及殘渣中的重金屬等化學物質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處于成長期的兒童和青少年。
不少人對塑料制品情有獨鐘,因為塑料制品輕便、不易破碎、價格便宜等,較之以前陶瓷、金屬等材質物品,有很多優點,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塑料制品,特別是劣質的塑料制品,在不知不覺中會侵害人體健康,對人體構成安全隱患。
據了解,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可以用于食品包裝的塑料制品基本是安全的,這些塑料的材質是PC材料,但是這些材料加熱到一定溫度,或與酸、油等結合,會分解出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此外,加工過程中加入的各種輔助材料,如填充劑、增塑劑、穩定劑、著色劑、潤滑劑、阻燃劑、發泡劑、抗靜電劑等中的重金屬可引起人慢性中毒或損害人的臟器,著色劑里的有機染料還有致敏和致癌作用。除此之外,許多塑料餐具的表層圖案中的鉛、鎘等金屬元素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塑料制品的“毒”性可謂是防不勝防,所以在日常選購和使用塑料制品時,就得多留一個心眼,更加小心謹慎。
選購塑料制品時首先要認準QS認證,查看標志是否完整,并注意產品是否標明廠家名稱或商標、材質、使用溫度等說明。
此外,塑料容器的“身份證”也不容忽視,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邊有1~7數字,每個編號代表一種塑料容器。塑料制品回收標識,由美國塑料行業相關機構制定。這套標識將塑料材質辨識碼打在容器或包裝上,從1號到7號,讓民眾無需費心去學習各類塑料材質的異同,就可以簡單地加入回收工作的行列三角形符號是一個塑料回收標志。三角形里邊有1~7的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幾種不同材料制成的,則標示的是制品的主要的、基本的材料。塑料制品標注回收標志是非強制性的,一些正規的大品牌企業為了方便塑料制品回收,近來紛紛開始標注回收標志。專家認為,雖然這一標志主要是為了便于回收再利用,但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個標識知道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是由什么材質制成的,應該在什么環境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