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巴斯夫、陶氏、拜耳等跨國化企陸續公布三季度財報。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受困于歐美市場萎縮、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化工產品的價格普遍下降,眾多公司銷售額與利潤均受到影響。不過在逆境中,依然可看到令業界鼓舞的“亮點”,巴斯夫、拜耳等公司的業務繼續實現增長;特種化學品、新材料等受到市場追捧;應對危機各家公司均采取針對性的降本增效措施,效果已經顯現。面對后市,這些公司均有信心,預測第四季度會有上升行情。
“量升價跌”利潤普降
全球化工領先公司巴斯夫,經歷了穩健的上半年后,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8%,提高到190億歐元,主要由于銷量的拉動。巴斯夫季報稱,不計特殊項目的運營收益(EBIT)近21億歐元,同比增5%;農用解決方案、原油和天然氣業務領域表現強勁,抵消了化學品業務包括化學品、塑料、特性產品和功能性解決方案業務領域收益下滑的部分。
拜耳集團保持持續增長。三季度銷售額增長11.5%,達到96.65億歐元。生命科學業務和作物科學業務上升態勢明顯,材料科技銷售額同比增長8.1%,達到29.92億歐元;不過公司凈收益比去年同期降低,息稅前利潤8.38億歐元,下降23.7%。
陶氏化學銷售額達136億美元,調整后的銷售額下降7%。下降的主要原因來自歐洲。調整后的銷量增長2%,所有地理區域銷量都有增長,增長來自農業科學、功能塑料、功能材料,以及涂料和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等業務部門。
塞拉尼斯三季度銷售額16.0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18.07億美元。公司客戶導向型解決方案業務的銷量同比增加。但由于乙酰基中間體和特種工業品降價等,導致了本季度銷售額降低。特種消費品銷售額3.14億美元,同比增5.4%,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場需求強勁,價格也同比提高了6%。
霍尼韋爾三季度實現了2%的內生式增長,主要借助于新產品的開發、高增長地區的擴展,以及特殊產品和電子材料的增長。這些增長抵消了公司在歐洲市場的疲軟;但也受到氟產品、樹脂和化學品全球終端市場低迷的部分拖累。
“非常措施”應對困難
面對重重挑戰,各公司采取積極的策略和務實措施,專注于發揮自身優勢和擴大業務,同時降低成本,優化業務流程。巴斯夫不斷調整業務構成,將大幅擴大挪威大陸架的油氣產量;通過收購美國貝克安德伍德(Becker Underwood)公司,成為全球生物種子處理和生物作物保護技術領域的領先供應商。
陶氏在三季度加速實施了降低成本的各項措施,其效果已在本季度的經營業績中顯現。圍繞年初宣布的目標,公司實施了精簡的運營模式;調整財務計劃,保證現金流,嚴格控制營運資本及資本支出,尤其是在歐洲;對增長項目按照優先次序嚴格排序。
拜耳材料科技以“創新應用”積極拓展市場。其聚氨酯業務增長10.2%,主要由于開發了產品系列、提升區域銷售量,以及價格增長的因素推動;通過提供下游客戶的解決方案,涂料、黏合劑和特殊產品業務部門的銷售額增長2.8%。
塞拉尼斯的舉措是,啟動其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明湖生產基地的乙醇生產技術開發裝置,為工業乙醇和燃料乙醇客戶提供TCX乙醇工藝技術;推出用于過濾介質的新CelFX基體技術;并將股票回購授權提高到4億美元。
提振信心“絕地反彈”
跨國公司的第三季度報對后市作了展望。巴斯夫調整了2012年全球經濟預期,其中化工生產總值的增長從先期的3.5%調整為2.9%。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博凱慈博士表示,三季度全球經濟前景未見起色,國際資本市場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預計四季度全球經濟及化學業務需求均不會出現上揚。該公司的目標是超越2011年創紀錄的銷售額和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
陶氏化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說:“陶氏準備好全力邁入2013年。為降低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我們將繼續執行年初制定的25億美元的杠桿措施;當前必須持續致力于實現提高資本回報率、增加現金流量和增長收益三大目標。”
拜耳集團董事會主席戴克斯博士確認了今年7月公布的公司全年銷售額和收益預測值。戴克斯說:“2012年貨幣和資產組合調整后的銷售額將增長4%~5%,銷售額達到390億~400億歐元。”
塞拉尼斯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羅慕科表示,預計具有挑戰性的全球經濟環境會持續到2013年,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其第四季度調整后收益將會略高于去年;明年公司將投資能夠提升業務增長的技術創新項目,與其12%~14%的長期增長目標保持一致。
霍尼韋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德威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看好在石油和天然氣及其他領域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