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油最近成為能源行業熱議的話題,也讓渴望能源獨立的美國看到了希望。5日美國能源部發布《2013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信心滿滿地說:“在接下來十年,原油生產將大幅增加,到2019年,國內石油日均產量將從2011年的不到600萬桶達到750萬桶。”而國際能源機構早在上月中旬就發布《全球能源展望報告》,預測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將在2017年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日產量將達到1140萬桶。
所有這些產量大增的預測全部基于一個重要理由: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長。
美國的頁巖油主要集中在北達科他州的Bakken和德克薩斯州南部的Eagleford兩個地區。根據能源資訊公司HIS的數據,從2005年到2012年,這兩地油田所產頁巖油占全美頁巖油總產量的80%以上。
Bakken地區頁巖油近年來呈現井噴式發展。位于中西部的北達科他州原本是美國最不起眼的州,經濟落后,主要依靠農牧業。因此,對私人土地所有者來說,頁巖油開發在技術上得到實現后,他們自然非常樂意向石油公司出售土地權以供石油開采。有統計顯示,從2005年到現在,北達科他州的石油產量從每天9萬桶飆升至每天70萬桶。如此高速增長難免讓石油行業興奮,自然也激起很多人的美國能源獨立夢。
但是,尚且不談一直備受質疑的美國頁巖油儲量問題,頁巖油的開采依然面臨各種不確定性。首先,開發頁巖油的革命性技術“水力壓裂法”(fracking),因為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可能會遭遇政策阻力。雖然經過石油行業的長期游說,立法者對這種技術的敵意逐漸減少,但鑒于美國環境保護局和一些環保組織的不懈努力,水力壓裂技術仍然可能遭禁。從目前來看,紐約州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技術。世界范圍內,法國也嚴禁使用這種技術,盡管法國擁有豐富的巖油氣資源。
其次,頁巖油開發仍面臨成本壓力。據了解,雖然埃克森美孚等大型企業正在逐漸進入頁巖油領域,但美國目前生產頁巖油的企業多為Hess等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對資金流的要求更多,對成本的敏感度也更高。根據Rystad能源咨詢公司的數據,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在每桶44美元到68美元之間,遠高于普通石油約每桶20美元的生產成本。成本壓力可能會迫使一些石油公司改變投資方向,而一旦這些公司遭遇資金流問題,那頁巖油開發也必將成為首先被削減的領域。
另外,頁巖油生產還面臨運輸瓶頸。拿Bekken油田為例,由于石油產量快速增加,當地輸油管道已經不堪重負。就在今年2月份,由于運輸受限,Bakken所產石油每桶售價比美國基準油低27.5美元。雖然巴菲特的公司曾投資該地區的運輸系統,但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則需要數年的時間,勢必限制石油開發。同時,石油價格下降就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會打擊生產熱情。
而且,石油企業可能還將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能否取得聯邦土地開采權。私人土地畢竟有限,要想形成足夠的規模效應,實現產量的飛躍,則一定要獲得聯邦土地的開采權,而在這一點上還存在不確定性。
目前有人預計,Bekken的石油日產量將達到200萬桶,但在該地區的主導企業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Oil)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大衛·羅伯茨(DavidRoberts)卻不以為然,認為該地區的產能無法達到200萬桶,“我也不認為美國會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他說。
美國能源部在5日的報告中希望,美國的能源進口能不斷減少,并大膽預測到2040年美國能源凈進口量占美國能源消耗量的比例將從2011年的19%降至9%。但目前,美國石油產量約為每天650萬桶,而石油進口量為每天900萬桶,能源缺口依然巨大。
就像著名的能源專家ArthurBerma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無情指出的那樣,頁巖油恐怕只是一個終將破裂的泡影,美國在能源獨立這條路上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