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工程,推動濟南、青島、煙臺國家級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支持青島打造“藍色硅谷”。立足高校教育和科研領域,如何進行創新?怎樣自主創新?高校產學研怎樣才能做到更好的結合,為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發揮最大的作用?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高青,作為產學研結合的典型高校的掌舵者,或許高青的一番話能給我們不少的啟發:
天然優勢讓“橡膠谷”落戶青島
提到硅谷大家并不陌生,在青島一座自主創新,借鑒于美國硅谷成功經驗,集產學研于一體,一個以行業協會、大學、科研結構、知名橡膠企業和相關中介服務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集聚區——“橡膠谷”已蔚然成型。
對比硅谷和世界橡膠城之稱的美國阿克隆城的特點,青島的港口物流發達,有深水港,有多條國際集裝箱航線,與全球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貨物吞吐量大;有知名的國際機場,國內和國際航線多,鐵路與公路便捷,能同其他重要的國際鐵路、公路等實現無縫銜接,搭建起了泛亞、泛歐的大陸橋。
目前,橡膠谷已列入“青島市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青島市“十二五”規劃建設的24個重點服務業集聚區之一,以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十二五”發展規劃,并上升到市級發展戰略。
家底豐厚讓“橡膠谷”變為現實
“橡膠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我國的橡膠工業發展迅速,其中輪胎生產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長,以青島為龍頭的山東省輪胎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我們學校有橡膠專業,我們青島有人才、技術等優勢。”談到建設橡膠谷的初衷高青說,正是因為“家底豐厚”,在青島打造“中國的橡膠谷”才變得非常現實。
“青島是中國橡膠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大量天然橡膠通過青島口岸轉運消費,輪胎從青島口岸輸出,橡膠市場活躍。有業內人士估計,在青島,從事進出口、貿易、生產、消費的橡膠相關企業已經達到600多家。青島的橡膠產業鏈從研發、原材料生產、到中間的橡膠交易、橡膠產品的產銷的產業布局已經初步形成。”
產學研結合助力“橡膠谷”
眾所周知,美國的“硅谷”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其附近具有雄厚科研力量斯坦福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因而橡膠谷的發展也離不開科研力量的支持。
“有鑒于美國硅谷“商業生態環境+人才”以及自然生態圈的啟示,橡膠谷的“生態圈”模式采取了一種自我發展的模式。在園區內,每個企業都能找到他的上游分供方和下游客戶,甚至是敲敲鄰居家的門就可以談合作,足不出園,實現交易。而且,企業在做任何決策之前,都可以隨時獲得需要的信息和數據。由于園區內擁有青島科技大學、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世界500強德國朗盛亞洲研發中心等諸多企業的研發中心技術輸出平臺,入園企業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需要的技術合作伙伴”,采訪中高青如是說。
“橡膠谷”爭當藍色硅谷排頭兵
橡膠谷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可以實現產學研的融合。學校、企業,研究單位融合在一起,各自發揮優勢。同時,生態圈會把橡膠、輪胎以及圍繞著橡膠、輪胎的所有行業納入進來。化工橡膠企業、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展覽、生活配套企業等共同組成了一個自我發展、相互交融的生態圈式的高端產業聚集區。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再上新臺階的關鍵一年。建設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充分發揮政產學研融合優勢,努力做青島市藍色硅谷建設的排頭兵”,談到助力藍色硅谷建設高青說。
采訪即將結束時,高青說:橡膠谷的建設是我們立足自身實際,為產學研結合模式的所做的一些探索,希望我們的這些探索能夠為即將和已經進行產學研結合模式探索的企業提供良好的借鑒,能夠為共同推動山東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山東的經濟騰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