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苯胺市場經歷了一個溫和回暖的過程。國內主流成交價從9800元(噸價,下同)升至10700元,最高達11000元,漲幅9%。但是進入2月中下旬以后,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揚、國內資金壓力緩解等宏觀利好的背景下,由于行業開工率提升,國內部分地區苯胺價格開始走弱,苯胺市場來了個“倒春寒”現象。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高端價格下降,相比月初下滑100元左右,企業大部分執行高報低出。
業內專家透露,苯胺市場出現“倒春寒”主要是原料上揚動力不足、下游需求啟動遲緩、采購心態不穩等消極因素所致。
原料上揚動力不足
據悉,近期國際原油受希臘新救助方案引發的樂觀情緒和伊朗緊張局勢升級的推動,以及中東地區持續惡化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價格連續上揚。上周末,國際原油4月份期貨價格收盤109.77美元/桶,相比月初上漲12%。但由于國際政治因素造成的原油上漲并未帶動國際純苯市場的啟動,國際純苯成交較為謹慎,其中韓國純苯現貨成交價相比月初上漲2.3%。歐美等市場需求也不旺盛,雖然套利窗口開啟,卻仍然無法帶動國內純苯的出口量增加。
另外,國內純苯庫存近期也開始上升,因此對國內正在回暖的純苯市場形成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綜合因素造成苯胺后市持續走強的基礎支撐因素減弱,這也是近期苯胺市場出現“倒春寒”現象的原因之一。
下游需求啟動遲緩
記者從一線市場了解到,今年冰箱、板材、保溫材料、染料、助劑等行業啟動遲緩,企業開工率均不高,直接影響了MDI、退熱冰、對位酯、助劑等企業的剛性需求。據不完全統計,除國內MDI企業開工率可達到60%以上外,其他染料、助劑等企業平均開工率均在50%以下,無法持續拉動苯胺市場的真正回暖。
開工率提高打壓后市
據了解,目前國內苯胺生產企業仍有20%停產待開,各企業開工率均不高,國內平均開工率只有40%。隨著年后企業的陸續恢復正常,生產企業也在計劃陸續提高產量,預計3月份有望提升至60%左右。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再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對資金面的環節形成利好,會促進一些下游中小企業恢復開工,但是其真正的需求能力相對較弱,特別是對于苯胺這個大宗化工產品來說,近幾年小需求量客戶以及貿易商的采購比例已降至很低,這也是苯胺市場較前幾年相對平穩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大客戶開工率沒有明顯改善的前提下,苯胺生產企業開工率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市場壓力的增大。
采購心態不穩阻礙回暖
近期,國際原油的連續上揚、國際政治因素的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終端需求的遲緩等因素對下游企業采購心態產生了較大影響。河南、河北、湖北、山東等地助劑、對位酯等企業采購部門反饋的信息顯示,原計劃年后大單采購的企業也因此暫緩計劃,仍保持低庫存、快流通的采購策略,觀望氣氛有所增強,阻礙了市場的持續回暖步伐。
但是,基于目前國內苯胺企業的高成本低售價現狀,苯胺企業基本處在成本邊緣,利潤空間不大,這將對市場形成強有力支撐,苯胺回調幅度有限。另據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苯胺出口相比2010年增長146%,并且出口繼續增長勢頭不減。市場人士預計,如果國際原油市場能持續高位,苯胺出口市場有望逐步啟動,這將成為國內苯胺中長期市場利好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