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2012中國橡膠年會暨中國橡膠工業展”在山東青島開幕。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預計,今年我國橡膠消耗將達740萬噸,增幅為7.25%,其中消耗天然橡膠340萬噸,合成橡膠400萬噸。未來一段時間內,天然橡膠市場緊,平衡狀態依舊,合成橡膠缺口依然偏大。
瑞達期貨研究院副院長徐志謀表示,據市場傳聞,泰國相關收儲計劃3月份開始,目前有陸續微量進行,但實際以市場價收儲,因此并沒有對市場造成實際性的沖擊。
對此,金友期貨晉江營業部總經理許榮斌也分析表示,泰國此次收儲計劃,僅僅是起到給市場提供新的炒作題材的作用,短期內對膠價有提振,但改變不了橡膠價格運行趨勢。
“真正改變趨勢的,要從供需角度判斷。”許榮斌表示。
季節性供應減少 5月份供應才能恢復
對此,徐志謀表示認同。橡膠從供應格局上來看,也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規律。
據介紹,國內天然橡膠產區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兩省。一般情況下,海南割膠季節從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從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一般開割1個月后即可大量上市。因此,2-4月是供給淡季,5-8月才是供給旺季。在開割季節及供給旺季,膠價下跌,在停割時期及供給淡季,膠價上漲。
“一般開割1個月后即可大量上市,因此5-8月是供給旺季,2-4月是供給淡季。”徐志謀表示,在開割季節及供給旺季,膠價下跌,在停割時期及供給淡季,膠價上漲。由此看來,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季節性減少的因素依然存在,預計最快也要到5月份供應才能恢復。
許榮斌認為,天膠每年有兩個重要的多轉空的季節性窗口,一個是4月份,第二個是7月份。
“因為3月底4月初是新膠開割的季節。4月份膠價容易下跌,我們統計發現,滬膠在4月的上漲概率僅為30%。”許榮斌表示,6、7月是產膠旺季,通常7月份前后,都會經歷一輪季節性下跌。到了8、9月,臺風或熱帶風暴、持續的雨天、干旱、霜凍等,都會降低天然橡膠產量而使膠價上漲。因此,雖然天膠價格,可能會因合成橡膠走弱,以及下游需求低迷而承壓,但其在9月份會得到降雨、臺風等季節性因素的支撐,下行空間有限。
據分析,到了11月份,發生災害天氣的概率減少,天膠生產正常。進入12月后,國內產區割膠逐漸停止。下游廠家需要補充庫存,以滿足停割期間的生產需要,因此滬膠將迎來兩到三個月的見底上漲行情。
建議:用膠企業不必急于現貨采購
此外,徐志謀表示,進入2月份后,青島保稅區天膠庫存呈小幅下降的趨勢。青島保稅區天膠及復合膠庫存在20.43萬噸,已由1月的峰值21.95萬噸下降1.52萬噸。雖然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在繼續下降,但整體庫存的消化速度還較為緩慢,從側面也反映了輪胎產業的需求不振。
結合以上橡膠的基本面情況判斷,許榮斌認為,橡膠主力合約1205在31550點位會是個強的壓力位,整數關口3萬次之。
對此,徐志謀建議:用膠企業不必急于現貨采購。可以在膠價回調時,利用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合約,建立虛擬庫存;而對于有庫存的企業,則應逢反彈在高位賣出套保。
許榮斌也表示,橡膠后期供應偏多,青島保稅區庫存偏高;用膠企業可考慮在4、5月份進行現貨采購;庫存企業,則要逢高拋空;庫存高的企業,盡量做空套期保值,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