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法日磋商釋放石油儲備
2012-3-29 來源:新華國際
關鍵詞:原油 石油儲備 汽油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9日刊載評論文章《美英法日磋商釋放石油儲備》,主要內容如下:
全球一些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準備協同釋放緊急儲備的努力,以及沙特阿拉伯的一項干預行動,昨日導致原油價格大跌,令人對萎靡的歐洲經濟以及面對每加侖4美元汽油價格的美國駕車族得到喘息空間產生希望。
法國能源部長埃里克•貝松(Eric Besson)證實,法國正與美國、英國和日本磋商,擬向市場投放數十億桶石油。與此同時,有影響力的沙特石油部長表示,該國將盡其所能壓低油價。阿里•納伊米(Ali Naimi)在今日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歸根結底,沙特阿拉伯希望看到更低的價格。我們希望看到一個不致損害全球經濟復蘇的公平合理的價格。”
不斷飆升的能源價格,正對美國經濟的脆弱復蘇和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競選連任前景構成威脅。圍繞伊朗核計劃的緊張局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此輪漲價。
盡管各方的討論仍處于初步階段,相關各國都尚未決定向市場投放儲備,但3名了解磋商情況的官員稱,未來3個月內很有可能采取行動。
在最初遭遇德國(該國擁有全球第三大石油儲備)的反對之后,美國轉向法國、英國和日本尋求支持。“法國贊成這個提議,”貝松表示。
若上述四國達成協議,此類行動可能導致油價大幅下降。昨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約2美元/桶,至123.53美元。美國報告原油庫存大幅上升,也促成了這一跌勢。
官員們表示,此次釋放儲備的力度,可能超過去年利比亞內戰期間批準的那次行動,并可能在時間上配合歐盟定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禁運伊朗原油的決定。
白宮的一名官員表示:“正如我們已多次說過的,這是一個擺在臺面上的選擇,但迄今尚未做出任何決定,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行動。”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ösler)堅稱,德國只能在出現“真實的實物短缺”的情況下才能釋放石油儲備。
發達國家的石油監督機構國際能源署(IEA)尚未對這一舉動表示支持。
原油價格近日漲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位,引發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做出強烈反應。納伊米形容人們對石油短缺的擔心是“非理性的”,是一個“神話”。
沙特已將石油日產量增至1000萬桶這一30年高位。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