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材料標準早已更新,所銷售防水涂料的產品標準卻還停留8年前;明明是防水劑,卻冒充成防水涂料出售;“山寨貨”風靡大街小巷以致“正規軍”舉步維艱。
假冒產品公開銷售
近日,根據消費者投訴,記者走訪了深圳部分防水涂料銷售店。在龍崗區龍華鎮民治路,零零散散的幾家建材銷售店門前堆滿了看似包裝相同的防水涂料桶。不少防水涂料的外包裝上都寫著“黑豹”字樣,商標的圖形、顏色、位置都差不多。細看卻不難發現,這些“黑豹”各自的“小名”卻不同,有“金黑豹”、“大黑豹”、“黑豹王”,“正黑豹王”等,生產廠家、防偽電話也都不一樣。“怎么防水涂料都是‘黑豹’的,到底哪個品牌的防水性能最好”?在一家名為“×記”的涂料銷售店,記者以維修家中漏水的衛生間為由,請店主推薦一個品牌。店主嘿嘿一笑,告訴記者,深圳市場上僅叫做“某某黑豹”的防水涂料就有60多種,性能也都有差別,“我店里擺的還算少的,就看你要什么價格的”。這位店主并不忌諱自己在售假,反而給記者介紹起其中的道道:正品也有,不過價格就要貴得多。他指著一桶25公斤的“黑豹王”稱,“這種材料220元就能買一桶,而正品至少要賣320元。實話說,我們也是沒辦法,正品太貴,壓根賣不動”。
記者調查發現,在深圳寶安裕安一路、南山海德二道等地,公開銷售假冒偽劣防水涂料的現象也十分普遍。“劣質涂料在深圳市場十分猖獗”。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深圳市場銷售的防水材料主要有“黑豹”、“東方雨虹、“卓寶”、“科順”等幾大品牌。然而市場上泛濫著許多包裝都差不多,生產廠家、防偽電話等大不一樣的相關品牌的仿冒產品。
調查中,記者發現部分防水涂料的產品標準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產品標示為GB/T23445-2001,顯示產品標準為2001年頒布。標明為2007、2008年的也不少。據了解,2009年5月2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包括6項防水材料標準在內的259項國家標準,其中規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009)于2010年1月1日起實施,同時行標JC/T894-2001廢止。業內人士透露,在深圳,防水涂料早被假冒產品擠占了大部分市場,不只“山寨”盛行,即使是貼著品牌產品商標的產品也很難保證就是合格正品。目前深圳市場上流通的防水涂料可分3類:一是用的是正品,價格相對要高一些;二是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仿冒名牌的產品,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三是完全作假,低價銷售的劣質涂料。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
“墻壁一發霉,馬上降兩星”,一酒店經理這樣向記者描述了劣質防水帶來的危害。一些酒店在裝修后一兩年內就出現了滲漏的情況,墻壁壁紙出現水痕,整個房間彌漫著一股霉味。即使是原先裝修做得再好的星級酒店,也只能自動“降級降價”招攬顧客。“返修時發現,這都與劣質涂料的使用不無關系。”
據了解,建筑防水是除了結構之外最重要的技術手段。結構自防水并不能完全解決防水問題,因此,必須要求在結構自防水以外,根據建筑防水的等級要求,再設置一道或多道防水層,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建筑防水,并且要求防水層是柔性的,以抵御結構裂縫。蘇州防水研究院總工楊勝分析,這其中具有防水能力的液態涂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劣質防水材料不僅會埋下嚴重的滲漏隱患,還會對室內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防水劑冒充防水涂料
“這種作假還算明顯的,你都想不到,還有人拿防水劑當防水涂料賣。”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一位專家對記者說。在粵東潮州、汕頭一帶,甚至存在用防水劑充當通用的防水涂料的事情。很多廠商干脆把防水劑作為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在市場上銷售,并明確標明采用的標準是聚合物水泥涂料的標準。“普通消費者不了解,以為防水劑就是防水涂料,實際上防水劑主要用于改善水泥或者混凝土的性能,產品和檢測標準都與防水涂料不一樣。”
據介紹,砂漿防水層的造價也要比通用防水涂料便宜一些。一桶25公斤的防水劑大概只要100多元,但在市場上,防水劑及相應的施工方法很容易造假,施工方可以自由調節防水劑的添加量,加了水消費者也看不出來,便于偷工減料,迎合了不良防水承包商的喜好。
楊勝認為,用防水劑替代通用的防水涂料危害甚大。添加防水劑的砂漿層仍然只是改進了的砂漿層,沒任何彈性和延伸性,無法替代一般意義上的防水層。添加防水劑的砂漿,按照嚴格的施工和養護程序進行操作后,最初是可以起到防水功能的,但房屋投入使用后,防水層才始裂縫,這時候出現的滲漏危害更大。要想完全堵住漏,就得將保護層和裝修層全部拆了重做。
此外,防水劑有很多類型,一些不良廠商使用聚乙烯醇(107膠或801膠)作為防水劑,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材料,一般消費者難以識別。這些物質在房子投入使用后持續向室內釋放甲醛,會對室內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即便是市面上認為最好的高級脂酸防水劑也大多是用工業廢料制成的,也會摻雜許多有毒有害物質。由于防水劑是使用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材料,行業標準中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標準遠遠沒有防水涂料的嚴格,甚至沒有要求。
偷工減料是禍根
業內人士分析,深圳一帶的防水涂料市場亂象與不良廠商偷工減料謀取私利有關。“其中潛伏著多個利益主體。包括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和施工方等,為謀取利潤,不惜犧牲材料質量,大量使用、銷售劣質產品。”
該人士稱,深圳家裝一般采用包工包料模式。即裝飾公司承擔所有的施工工作,而業主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付款以及對工程進行驗收。雖然業主省去了很多麻煩,如挑選,購買各種裝修材料等,但也存在家裝公司為謀取利益購買假冒偽劣材料的漏洞。一些裝飾公司經常與材料供應商打交道,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貨渠道,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施工方所使用材料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在于對方是否誠信經營。在深圳,部分裝飾公司為賺取利潤,使用了低成本的劣質防水材料。
“你想要什么樣的,它就可以生產什么的。”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由于防水涂料產品生產技術工藝較為簡單,市場利潤可觀,一些根本不具備生產資格的廠家、經銷商偷工減料,大肆生產、銷售劣質防水涂料,導致品種繁多的劣質產品充斥市場,直接危害了業主的利益,也嚴重擾亂了整個涂料市場,一些堅持產品質量的防水公司產品難以進入當地市場。
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防水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瞿培華接受采訪時指出,防水造價低廉,導致惡性競爭是市場山寨、假貨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國外,一般建筑工程中防水工程造價占總工程造價的8%至10%,而業內對深圳建筑防水的調查表明,其造價占工程總價的比例僅為0.8%至1.5%,有的甚至連0.5%不到。
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普遍缺乏專業知識,面對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和施工方,往往處于被動局面,不法商家更加有恃無恐,也是導致假冒偽劣材料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