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整體發展概況 產業用紡織品(國際上又稱為技術紡織品)行業是紡織工業中極具潛力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是否強大的重要標志。目前,發達國家的產業用紡織品在其纖維加工總量中的比重一般占到30%以上。 產業用紡織品涵蓋了過濾用、醫療衛生用、土工布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農業用、高性能紡織復合材料、交通運輸用、建筑用等20多個應用領域。與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紡織業不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勞動力素質要求高等特征。 目前,產業用紡織品企業的人均產值平均在20萬元/a以上,遠高于整個紡織行業7.44萬元/a的平均水平,一些創新實力強的企業人均產值水平甚至可達120萬~180萬元/a。2002~2008年,我國的產業用紡織品以高于18%的年均增長率增長,其中2007年的產量為544萬t,僅占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15.4%,2008年的總產量達606.5萬t,同比增長11.42%,增速同比下降8.6%,提前兩年完成了國家“十一五”規劃中2010年達到600萬t的目標。目前,我國的產業用紡織品還是以內銷為主,出口量約占加工總量的30%,因此對出口的依賴相對較小。
二、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重點發展領域(2010-2015年) 國家日前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指出,以主要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配套工業需求為主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調整中國紡織工業結構的關鍵所在,該行業將成為紡織工業的創新經濟增長點。結合三年振興規劃中對醫療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土工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紡織品、高性能復合材料和農業用紡織品的重點發展規劃,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未來5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重點發展領域。
1、醫療衛生用紡織品
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包括外科用仿生醫用紡織品和保健衛生用品,其中仿生醫用紡織品主要包括縫合線、血管移植物、心臟瓣膜及修復用織物、人造關節、疝氣修復織物、外科用增強網材、纖維性骨板、人工腎(肝、肺等)等。 醫用防護紡織品是指以聚丙烯、差別化粘膠纖維等為原料,采用紡粘、熔噴、水刺或其復合加工方式加工的用于醫療防護的紡織材料,可制成一次性口罩、手術衣、隔離服、揩布、繃帶、傷口敷料等。與傳統的棉紗制成的手術衣相比,非織造布手術衣在經過功能整理后,不但具有防水阻液、抗病毒、抗微生物等特殊的防護功能,還可避免短纖維脫落導致交叉感染等。 目前,國產的醫用紡織品主要為醫用防護紡織品和保健衛生用品,據統計,2008年的總產量為49.5萬t,同比增長16.2%。外科用仿生醫用紡織品如人造器官等因技術含量較高,在我國的生產幾乎空白,目前這一領域的進口達40億美元/a。
2、過濾用紡織品
過濾用紡織品是指用于水質過濾、煙氣過濾、精細過濾等工業用途的柔性紡織材料,包括滌綸、錦綸和丙綸等常規纖維濾料以及用聚苯硫醚、芳綸1313、高強聚乙烯等制成的耐高溫、耐腐蝕、抗靜電、阻燃的高性能濾料,可高效過濾火力發電、冶煉、垃圾焚燒處理、水泥、煤化工、公路建設瀝青攪拌、精細化工、食品等行業產生的高溫有害氣體。 采用針刺、水刺、濕法成形、化學粘合、紡粘、熱粘合及熔噴等方法制成的非織造過濾材料,在過濾效率、產量、成本、復合等方面與傳統的機織和針織濾料相比具有較大優勢,且便于在生產線上進行打裥、折疊、模壓成型等深加工處理。 目前,我國的水泥產量約8億t/a,占全球總產量的40%,鋼鐵產量約2.4億t/a,占世界總產量的25%,燃煤發電機組的裝機容量為2億kW,居世界第二,為了減少污染,這些行業對除塵袋的性能和數量都提出了迫切要求,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2008年我國的過濾材料產量達到41萬t,同比增長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