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印染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3-7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印染行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解讀
《規劃》對于”十二五”期間構建產業創新體系有著詳細的解讀:產業創新能力不是單個企業創新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是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社會協作分工,處于紡織工業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印染業,形成產學研之間、上下游之間、產業鏈之間的集成創新體系尤為重要。建設產學研、上下游研發平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集成創新模式,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是當前我國印染行業推進科技創新的著力點。
第二個重點任務是加強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印染行業既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也是具有很高管理要求的行業。“十二五”期間,加強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先進管理體系,對促進印染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印染企業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資本和技術裝備要求比較高,因此《規劃》提出要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儲運銷售、技術服務等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建立企業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管理理念,完善營銷方式,創新營銷模式,加強營銷服務;加快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企業生產的融合,在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物資采購、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環節,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企業資源計劃等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產品設計數字化、生產管理自動化、營銷服務信息化、財務管理規范化。
此外,行業還要在此期間加強節能降耗管理。加快技術改造,開發采用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后設備,大力加強能源管理、用水三級計量管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實現綠色生產。
加強設備、工藝、操作、原料、現場和安全等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樹立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強化現金流管理,加強資金計劃管理,實現成本費用有效控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高素質職業經理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規范的員工招聘、培訓、留用、晉升、退出、獎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員工隊伍。
第三個重點任務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優化經濟發展。并提出:1.加強引導,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污染轉移;2.擴大先進工藝技術推廣應用面;3.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并推進其產業化。
第四個重點任務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這兩個重點任務對行業發展同樣很重要。印染行業是紡織產業鏈中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關鍵行業,也是能耗、水耗較高,廢水排放量較大的行業。“十一五”期間,我國印染行業雖然在節能減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05~2010年,印染布生產新鮮水取水量由4噸/百米下降到2.5噸/百米,下降37.5%;印染布生產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提高8個百分點;印染布生產綜合能耗由59公斤標煤/百米下降到50公斤標煤/百米,下降15%。但隨著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廢水排放總量仍在不斷增加,因此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壓力很大,在《規劃》中要求行業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印染行業必須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優化經濟發展,并認真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快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建立淘汰落后與產業升級改造相結合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通過“等量置換”、“減量置換”等方式進行技術改造,優劣互換,引導落后產能有序順利退出市場。
第五個重點任務是加快產品研發和新型營銷體系建設。這是行業的重點任務,也是行業的重點難題。
為什么把加快產品研發和新型營銷體系建設放在一起來說?因為如果只注重研發,研發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沒有市場;如果只注重銷售,忽略了研發,就只能做市場的跟隨者,長遠來看會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在行業的來料加工比重非常高,高達80%左右,這不是說來料加工不能做,來料加工也是很好的發展方式,但是從行業角度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如果全部是來料加工業務,這對行業健康發展不利,而且影響行業的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規劃》指出,增加研發投人,提高設計開發能力,拓展市場營銷能力,提升贏利能力和水平。建設產業鏈研發體系,印染對紡織行業上下游依賴性較大,上游紗線、坯布及下游服裝直接影響印染產品的創新速度和創新效果,建立涵蓋紡紗—織造—印染—成衣設計的產業鏈研發體系,充分協同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研發、設計能力。加強高技能設計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吸納國內外技術精英和設計人才,提高產品設計、技術水平。
逐步加大營銷比重,提高盈利水平,加快從加工型向營銷型生產模式轉變。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