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工程實驗室為載體,突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通過孵化、推廣、示范,引領國內同行業向高、精、尖邁進。”3月6日,在山東省威海市科技大會上,當三角集團憑借創建輪胎設計與制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得100萬元資金獎勵時,公司高級副總裁姜秀波坦言,依托自主創新,提升國內輪胎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擁有全國同行業第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三角集團的重要目標。
2011年8月7日,歷經2年多的努力,“輪胎設計與制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申請報告終獲國家發改委批復,這標志著國內輪胎行業最具含金量的科技創新平臺——國家工程實驗室“花落”三角。
“這是我們繼2008年巨型工程子午胎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來,在科技平臺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最大的成果。”姜秀波告訴記者,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獲批,拉近了企業與全國最高水平科研院所的關系,為我們集中力量攻關行業重點技術、研究關鍵工藝、開發產業化都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的獲批使企業贏得了在國內外同行業更大的話語權。2011年,三角集團共主持完成3項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還代表國內輪胎行業參加了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和制訂《全球輪胎技術法規》等工作。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這樣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平臺“相中”三角集團?
“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的背后,凝結了政府、部門、企業多方心血。”姜秀波說,國家工程實驗室原則上每個行業只設立一家,目前全國僅有100多家,難度之大可見一斑。為此,市發改委分管領導靠上去抓,尤其部分老同志不辭辛苦,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帶領工作人員陪同企業跑省進京150多人次,指導協調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0多件次;指導企業對接行業協會和科研院所,緊扣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主題,進行產學研合作;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快速為企業出具了規劃、環評、立項手續……“最終,我們憑借恒心、信心和企業的綜合實力,贏得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的支持。”回憶起兩年間的申報歷程,姜秀波仍記憶猶新。
機遇來臨,除了緊緊抓住,更重要的是放大機遇優勢,真正將機遇用好、用足。在“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后,三角集團將用足用好這一自主創新平臺擺在了企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位置。
“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套班子,集團董事長丁玉華親自掛帥,又吸引了有相關產品研究的各大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參加,共同推進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技術攻關。”姜秀波告訴記者,三角集團同時成立了專門推進工作小組,負責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的聯絡、匯報、推進等具體工作。截至目前,選址工業新區的“輪胎設計與制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破土動工。而且,為了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研發效率,提升科研成果轉化速度,三角集團還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一側,同步建設企業技術中心研發大樓。
據姜秀波介紹,建成后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將圍繞輪胎設計、工藝、制造和工程化技術進行突破研究,重點承擔以低、扁、平、滑輪胎為代表的高精尖產品的研制,目的是打破國際龍頭企業的技術壟斷,提升輪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在國家工程實驗室這個平臺上創造更大價值,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進行航空子午胎的研發,這項技術在國內還處于空白階段。”姜秀波說,他相信如果這項研發技術成功,將會對國內輪胎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