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消息表示,PM2.5監測國家技術標準將出臺,一旦此項標準出臺,即在全市開展此項監測,監測前將會采用招投標的方式采購相關的監測儀器。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9日表示,今年將致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公布PM2.5數據站點年內將增至30-35個。其中,以中心城區為主,同時考慮人多的郊區縣及城關鎮。待國家相關標準出臺后,監測中心將盡快采購PM2.5監測設備。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副站長華蕾則談到,目前中心所用儀器大多為美國生產,其檢測原理亦與國際接軌,國產設備相對而言局限較多,有些檢測原理不適用于國產設備,因此選擇余地較小。由于國家尚未出臺相關標準,環保局還沒開始采購PM2.5監測設備,一般采購周期約為2個月。
隨著各地PM2.5監測的逐漸開展,市場對監測儀器以及凈化空氣設備的需求讓企業嗅到了新商機。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監測PM2.5后檢測行業信息化領域、空氣凈化行業將迎來利好發展機會。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此前曾表示,全國大概要布設1500個監測點,這個過程前期需要的投入將超過20多億元,每年新增的費用也將超過1個億。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分析表示,監測PM2.5之后,檢測行業信息化領域、環保領域、空氣凈化以及相關行業的資本市場領域將迎來利好發展機會。就在昨日,記者咨詢湖南一家生產環保設備的公司獲悉,隨著PM2.5的監測逐漸提上日程,其公司面向電力公司等污染企生產的脫硫、脫銷等設備銷量較之此前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