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已多年了,但是記者發現在一些農貿市場以及街邊小攤等地,由于監管不嚴,仍在大量使用不合格塑料袋。很多不合格塑料袋的原料是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如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由于沒經過消毒,這些再生塑料可能含有嚴重超標的有害物,用這種塑料制品包裝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南昌市疾控中心的朱醫師告訴記者,不合格的塑料袋都有一些特點,首先就是被染了色的塑料袋,如紅色、黑色、藍色等;其次就是塑料袋有異味,因為是用廢塑料或者用工業原料生產的,所以添加了一些化學物質,導致塑料袋具有異味;還有就是對著光線或陽光看里邊有雜質,廢料做的通常有黑點、污點、油污等;而且劣質塑料的強度通常都比較差,很容易撕破或手指一捅就破。
劣質的塑料袋中通常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像鉛鹽一類的物質,因此不要用來裝含油脂的食物,因為油本身就是溶劑,它會把塑料袋中的鉛鹽類有害物質溶解出來,隨著食物進入人體。更不要用這種塑料袋裝著食物進行加熱,比如饅頭,打包的剩菜、熟食之類,隨著溫度的升高,有害物溶解速度會加快。
如何識別合格的塑料袋?朱醫師告訴記者,首先可用手使勁抖動塑料袋時,發出嘩嘩啦啦的清脆響聲是合格塑料袋,而聲音小而悶的,是不合格塑料袋;其次用手撫摸塑料袋表面,很光滑是合格的,發粘、發澀是不合格的;還可以用棉簽沾上吃的色拉油,在塑料袋內側有顏色處蹭40-50遍,合格塑料袋不掉色,而不合格塑料袋顏色就會掉下來;最后還可以看合格塑料購物袋上都有材質名稱、安全環保聲明、執行標準代號、塑料袋規格型號厚度、承重以及生產企業信息等。
朱醫師建議市民盡量避免使用塑料袋,建議選擇可重復利用的環保袋。此外,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凡食品用塑料袋必須標注“食品用”字樣,并且必須有國家質檢總局統一頒發的質量安全許可標志QS及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