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國內成品油漲價的消息發布后,抱怨和質疑“三桶油”的聲音增多起來。運輸業、物流業等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從制造業來看,記者近一段時間與相關企業了解情況,不少企業對成品油漲價意見較多。
服裝業的運輸成本增加
本地一家知名服裝企業的老總輝哥一直在北京忙于開拓市場,記者幾次電話與他聯系,他說,企業的營銷總部在番禺,生產基地在深圳,新市場在北京、天津。“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但現在國內成品油漲價之后再漲價,企業的運輸成本增加了近兩成,上月25日,東環街物流園的一家運輸公司給我們企業新的報價,到北京、天津的運輸費用增加近15~20%的費用,對于企業是一筆不低的費用。”
同樣做服裝生意的何先生告訴記者,企業的市場集中在成都、重慶等西南地區和河南省一帶,以往幾次成品油漲價,對他的企業影響不大,但是此次則不同,運輸成本增加了,但是又不能提高產品出廠價格,因為賣價太高就不會有人買。
塑料企業也感覺成本壓力大
“其實,成品油的漲價,對制造業的影響很大,而且涉及到的領域太寬太廣,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從塑料產品制造業來看,行業受到重創一點也不夸張。”本地一家塑料制品企業負責人鄭先生說。他認為,塑料制品行業中的塑料瓶、塑料盆等,是人們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的原油的下游產品。近年來,在國內通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持續上升,每一次國內成品油漲價之后,塑料制品的進貨價增加5~10%。由于行業利潤率普遍不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增長抵不上成本逐年攀升的勢頭。
不但是塑料制造企業喊苦,橡膠行業的生產企業也同樣如此。因而有研發實力的企業著手開發節能和新材料替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