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次性筷子再遭曝光:筷子增白打磨用上了未經國家標準允許的添加劑——焦亞硫酸鈉和工業石蠟,而這些違規添加的添加劑都是致癌物。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強調,大多數消費者已經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弊端,但實際上,家庭和餐飲店的可重復使用筷子也存在安全隱患,卻往往被人們忽視。
-市場調查市售竹木筷子多涂漆
作為日常用品,市場上銷售的筷子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價格更是參差不齊。不過,4月11日至13日,記者走訪了朝陽區部分超市和農貿市場發現,目前市售的筷子從材質上來看,多數都是竹木制造的,只是在這些材質外涂上了各種顏色的漆。
在京客隆超市酒仙橋店,記者看到,店內所售的筷子大部分為竹筷,還有一些是木筷,如檀木制筷子等。而在酒仙橋附近一家農貿市場,記者看到,這里所售的筷子材質種類更多,除了竹木筷子外,還有一些仿瓷筷子、不銹鋼筷子等在售賣。
在前來挑選筷子的消費者中,不少人除了關注筷子的材質外,更在意筷子是否美觀。記者發現,即便是同種材質的筷子,顏色不同的筷子價格也不同。一些接近竹木原色的筷子價格相對便宜一些,而涂上不同彩色漆的筷子價格則貴一些。
不過,即便是同樣接近原色的筷子,記者發現有些標明是涂漆的,有些則標明是未涂漆,原生態的。一般來說,市場上銷售的涂漆筷子都會在包裝外標示所用漆為環保漆,無毒無害。
-安全提示洗筷子宜先泡再洗
選對筷子并不是安全用筷的終點,董金獅強調,使用筷子的方式和周期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庭洗筷子只是隨便搓洗一下就好,董金獅表示,正確的清洗方式應該是將筷子先用清潔劑泡一小會兒,然后再沖洗。沖洗過程中大頭應朝上,在漂洗完成后,最好用清潔的干布擦拭,也可以放在家庭消毒柜中濾水、消毒。
筷子洗好后,應該小頭朝上放在筷子籠里,并注意筷子籠的清潔、通風。
另外,不少家庭都是筷子用壞了才換,董金獅建議,筷子最好半年更換一次。因為除金屬等筷子外,其他材質的筷子基本都會在表面形成細小凹槽,容易殘留細菌和清潔劑,應定時更換。
-專家觀點筷子選本色并非選“裸筷”
不少人在選購商品時,喜歡“原生態”的,因此在選筷子時,也傾向于選購原色的未涂漆的“裸筷”。不過董金獅并不贊同,他表示,“裸筷”未必是最安全的。
據董金獅介紹,此前在積極籌備中的《可重復使用筷子衛生標準》,由于監管機構未明確,一直未能獲批出臺。因此目前家庭常用的非一次性筷子,在生產、包裝、運輸等方面都未制定國家標準,在選購時需要特別留心。
董金獅表示,從安全、節約和衛生方面綜合考慮,竹筷是最佳的選擇。因為竹筷材質天然,不易變形。而且從環保角度來說,竹子的生長周期比很多樹木都短,更環保。
同為竹筷,顏色各異,該如何選擇呢?董金獅表示,買筷子一定要選本色的,這才不會因染色等處理過程導致有害物質殘留,而涂上的油漆或顏料在使用過程中一旦脫落,被誤食也不利于健康。
但是選擇本色的并不代表選擇“裸筷”,董金獅表示,如果不涂上一層生漆,筷子很容易磨損、開裂,食物殘渣很容易殘留在縫隙中并滋生細菌。因此最好選擇涂上一層生漆的竹筷。
在選購時如何判斷筷子是“裸筷”還是涂了生漆的筷子呢?董金獅表示,涂了生漆的筷子是防水的、光亮的,可以防止藏污納垢,而未涂生漆的筷子則沒有這些特點。
和竹筷顏色接近的木筷,由于防腐壞性差些,又不利于環保,因此董金獅并不推薦。至于不少人偏愛的銀質或不銹鋼金屬筷子,盡管清洗起來較為簡單,但是易導熱、較重。此外,市場上還有顏色各異、包裝精美的仿瓷筷子,董金獅強調必須選擇用密胺材料制成的,包裝上有QS標志可辨別真偽。